《田横五百士》:展现国人傲岸风骨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7:11:28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田横五百士》:展现国人傲岸风骨 吉林 袁绍萍 如果有人参观山东淄博的齐国博物馆,会看到该馆中徐悲鸿先生绘制的巨幅油画《田横五百士》。游客在领略齐国八百年辉煌历史的同时,感受国人的傲岸风骨。 《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之作。1927年徐悲鸿留学归国后,正值国难当头,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迫切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为此,徐悲鸿创作时选用了历史题材“田横五百士”,借史而歌,将中国人民的傲骨表现的淋漓尽致。 《田横五百士》取材于《史记》。田横(前250-前202年)是秦末齐国旧王族,齐王田氏的后裔,继田儋之后为齐王,是我国古代著名义士。陈胜、吴广起义抗秦后,四方豪杰纷纷响应,田横一家也参加了抗秦活动。 汉高祖消灭群雄,一统天下。田横在齐国灭亡后,同他的五百战友仍困守在一座孤岛上(现名田横岛,在山东)。汉高祖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通通消灭掉。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带了两个部下,离开海岛,向汉高祖的京城进发。但到了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便自刎而死,遗嘱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头去见汉高祖,表示自己前来只是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汉高祖用王礼葬他,并封那两个部下做都尉,但那两个部下在埋葬田横时,也自杀在田横的墓穴中。汉高祖派人去招降岛上的五百人,但他们听到田横自刎,便都蹈海而死。 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可见徐悲鸿作此画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之高风亮节。 正是有感于田横等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节”,画家着意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场景来表现。这幅巨大的历史画渗透着一种悲壮气概,撼人心魄,描摹了不屈的激情。画中把穿绯红衣袍的田横置于右边作拱手诀别状,他昂首挺胸,表情严肃,眼望苍天,似乎对茫茫天地发出诘问。他面容肃穆,在那双炯炯的眼睛里没有凄婉、悲伤,而是闪着凝重、坚毅、自信的光芒。 横贯画幅三分之二的人物组群,则以密集的阵形传达出群众的合力。壮士中有的沉默,有的忧伤,有的愤怒,有的反对。那个瘸了腿的人正在急急向前,好像要阻止田横,整鞍待发的马站在一旁,不安地扭动着头颈,浓重的白云沉郁地低垂着。整个画面呈现了强烈的悲剧气氛,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鲜明主题。 画面中,他将西欧古典构图法与中国长卷式的人物构图相融合,激昂跌宕的氛围在顶天立地般的构图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凸显。色彩上,变化微妙的冷色轮廓线给人以独立的形式美感,雄奇的画面有如金石铿锵。红、黄、蓝三原色占据主导,背景衬以清丽素净的天空,传达澄净肃穆之感。画中人物伸展的手臂、踮起的脚尖、前跨的腿、支立的木棍、阴森锋利的长剑,均寓动于静,构成节奏美感,透出英雄主义气概。该画在造型、构图等诸多方面汲取了西欧传统油画之长,堪称中西融合而又有强烈民族气魄的大作。 徐悲鸿不仅将真情寓于画内,还将自己和家人的形象也描于画中:那站立在油画中央的青年壮士,一脸悲愤,其头像就是徐悲鸿本人,表达的也正是他身处国难时的心情。 在当时流行现代主义艺术之风的中国,徐悲鸿坚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现实主义立场,借历史画来表达他对社会正义的呼唤,犹如黑夜中的闪电划过天际,透出黎明的曙光。 同学们在鉴赏这幅作品的时候,务必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明确其创作意图,不可浅尝辄止地停留在作品的表面,而是要感受作品整体气氛,透过画面呈现出来的人物表情、行为,探究蕴含于其内心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袁绍萍,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学工作12年,教研工作5年,现在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教育科研中心任初中历史教研员。多篇论文在《新作文》、《地理教学》、《长春教育》等刊物发表。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大话鸦片战争
- 下一篇: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