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上册 > 学习参考 >

甲午战争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甲午战争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山东 魏保强
    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中国遭受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宰割。即使我们不再赘述,国人对这一战争失败的恶果也会记忆犹新。甲午战争的失败对整个中国社会震动之大,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从前只被西方大国打败过,如今竟被东方小小的岛国日本打败了,不仅割国土,赔巨款,丧利权,蒙受奇耻大辱,而且进一步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民族危机愈益深重了。
    与此同时,虎视眈眈的列强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自此以后,帝国主义各国纷纷接踵效尤。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或夺占海港,或争划势力范围,把中国的大好河山分割得支离破碎,整个神州呈现出一幅触目惊心的图景。列强的蚕食鲸吞,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国将不国,何以图存?这个问题,还从来没有如此严重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豆剖瓜分的危险,给中国人民敲响了警钟,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灭洋!”农民群众最先响亮地喊出了这个口号。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把斗争的锋芒直接指向了帝国主义列强。早在1894年的夏秋之交,山东、安徽交界一带农民即以“灭洋”为口号而开展斗争。其后,斗争发展到山东、直隶交界一带,更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些斗争此起彼伏,最后汇合成了具有全国规模的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到1898年10月24日,赵三多、阎书勤等在山东冠县梨园屯发动起义,正式打出了黄色而镶以黑边的旗帜,上标“扶清灭洋”四字。这次起义,可以视为义和团运动的起点。从此,“扶消灭洋”便成了义和团运动的主要口号,这个口号的提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当农民群众自发反帝斗争方兴未艾之际,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发动的变法运动兴起来了。这个运动的主题是变法图强,即变封建地主阶级之法,图资产阶级之强,学习西方,进行社会改革,以期中国臻于富强之境,挽救瓜分的危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公车上书”把维新思潮推向政治运动。因此,可以说,甲午战后发生的“公车上书”,是持续了三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让位于维新运动的标志。以救国为宗旨的维新运动,是在批判“中体西用”论中开展起来的。面对甲午战后的瓜分危机,维新志士们痛切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仅认识到此前所谓西学,只是“洋务之枝叶,非其根本”,不过“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而已。维新运动与洋务运动根本不同,它高举救亡图存的爱国旗帜,反复阐述“能变则全,不变则亡”的哲理。维新派提出的救亡口号,振聋发聩,激动人心,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爱国救亡运动。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甲午战争把维新运动推向高潮的同时,又把资产阶级革命派推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还在甲午战争期间,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即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1894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并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呐喊。他在会员誓词里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性口号。《马关条约》签订后,孙中山深悉清朝统治业已腐朽透顶,不可复振,便开始积极准备武装起义。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相继失败后,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更加暴露无遗,成为人民革命的众矢之的。于是,革命成为时代的主流。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仅扬弃了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消极因素,而且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注入了崭新的内容。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把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联系起来,主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必须同推翻清政府的斗争结合起来。这种认识上的升华使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其二,认为只有采取革命的手段才能拯救民族的危亡,这是革命派在政治上趋于成熟的一个标志。其三,提出了反对封建专制和建立民主共和的思想,这是我们至今仍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为了拯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革命派对中国革命的性质、方法和任务提出了一套新的思想体系,这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进程中又一次重大的飞跃。
    经过这几次民众运动的打击,腐朽的清政府再也支撑不下去了,1912年清帝正式退位,中华民国宣告诞生。尽管没有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但中国却前进了一大步。而追究最初的根源,我们竟会惊奇的发现,这一切正是源于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
    作者简介:魏保强,山东省高青县第三中学历史教师,多次获教学能手和先进个人等荣誉。擅于研究教材与教学,挖掘学生潜力,有丰富撰稿经验和编写试题的经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