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联合国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8:11:33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聚焦联合国 山 东 孙彬彬 联合国总部大厦 “联合国”的称谓由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设想而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时,联合国在“使后世免于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的理念中出世。1945年4月25日—6月26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起草《联合国宪章》。代表们在中国、苏联、英国和美国四国提出的提案基础上进行了讨论。1945年6月26日,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当时波兰没有派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但后来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因而成为联合国51个创始会员国之一。《联合国宪章》被认为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和其他签字国批准《联合国宪章》之后,联合国于1945年10月24日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凯歌声中正式成立,联合国创立之初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战争、维护和平。从此,10月24日成为每年都要庆祝的联合国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一跃而成为雄踞资本主义世界之首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大国。联合国的成立本身也是在美国欲主导世界的意愿下完成的,此外,美国承担的联合国会费是整个会费的22%,是最高的。在二战中令盟国刮目相看的苏联,虽然在经济上不敌美国,但军事、政治与之不相上下。国际关系的格局从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并支配世界的时代过渡到美苏对峙的时代似乎不可避免。强大的陆军、广阔的领土、对东欧有力的控制、战争中赢得的威望形成了二战后苏联的综合实力。这个新的两极格局的基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通过一系列重大的国际会议达成的一系列协议所确立的雅尔塔体系。但英国由于实力衰落,很快退出了超级大国的竞争,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迅速形成。 美苏争霸持续了数十年,双方在开始阶段,即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的争夺并不激烈,但1961年苏联修建“柏林墙”和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关系骤然紧张。联合国此时成为美苏的“第二战场”,在表决中大搞“你赞成,我必反对”的对抗游戏,美苏在安理会轮番使用否决权,使得联合国在重大问题上往往议而不决,联合国在两个超级大国相互制衡的游戏中无法发挥作用。在面对美苏争霸无奈的同时,世界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趋势,给联合国带来发挥作用的机遇,并且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在联合国的推动之下,殖民地国家一个个独立起来。上世纪70年代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内克服分歧,加强合作,也在某种意义上打破了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的局面,使联合国的性质和角色逐步发生转变。 冷战结束后,冷战期间掩盖的各种民族矛盾显露,大量国内冲突爆发,如南斯拉夫内战以及独联体国家的纷争等都纷纷提交到联合国寻求裁决。而此时的各个大国也采取了不同以往的合作态度,5个常任理事国投票一致。这一时期内出现了联合国维和高峰。联合国创立之初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战争、维护和平,对于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贫困问题等全球化问题虽然都有关注,但没有放在首要位置。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及发展中国家崛起之后,联合国发生转变,渐渐将重点转移到重视发展之上。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它有强大的政治实体作用。它制定的几百个国际规则、国际公约,对所有的成员国都有约束力,现行的国际人权标准就是它制定的。这些国际规则构成现行《国际法》的基础,世界各个国家都必须遵守。所以,尽管联合国是历史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反映一定时期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现实,成为国家、特别是大国间磋商乃至斗争的平台,但同时它也代表人类用普遍原则解决全球共同问题的愿望。时至今日,联合国已成为拥有191个成员、最大、最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从联合国在1990年至2000年签署的重要文件中可以看出,发展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联合国在制定全球环境保护方案上发挥了关键作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产生了关于生物多样性和关于气候变化的条约──《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通过了《21世纪议程》,推广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在日内瓦正式成立;1995年9月4日—15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通过《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到2000年9月5日—8日第五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又称“千年大会”)召开,提出“千年发展目标”的具体计划内容,标志着联合国下定在发展领域大展身手的决心。进入新世纪后,联合国在防止核扩散、打击毒品、改善全球贸易关系、提高妇女儿童权利、减灾、卫生保健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孙彬彬,女,32岁,中学一级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多次被评为“教学能手”、“先进工作者”等;有多篇论文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维护殖民统治的新形式──委任统治制度
- 下一篇: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对我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