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初中历史 > 课外阅读 > 历史知识 >

中国古代的“水婴儿”


    中国古代的“水婴儿”
    人民教育出版社 马执斌
    20世纪80年代,我国报刊杂志曾多次介绍苏联医师柴科夫斯基创造的新型儿童保健方法。这种方法是让婴儿在水中出生或出生以后立即放入恒温的水中,初生儿头6个月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然后逐年减少为每日6小时,保持4年。采取这种方法培育出来的孩子被称为“水婴儿”
    水婴儿在体质方面,四肢发达,身材高大,体质优异,似乎从来不患感冒病,6个月大的婴儿就能游泳几公里;在智力方面,思路敏捷,富于想象力与创造性。苏联1973年诞生的5名“水婴儿”中已有3名被送入莫斯科宇航训练学校,成为宇航员培养对象。
    柴科夫斯基医师的研究引起世界很多国家关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比利时、新西兰等国,都建立了“水婴儿”研究机构。
    笔者在浏览中国古籍时陆续发现几段与柴科夫斯基创造的新型儿童保健方法类似的材料,抄录如下,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二:“荆州极西南界至蜀,诸民曰獠子,妇人妊娠七月而产。临水生儿,便置水中,浮则养之,沉便弃之。”
    清代陆次云《峒溪纤志》上卷:“獠人即各山子,处於岭表海外……妇人孕,七月生子,置于水中,浮则养之,沉则弃之。”
    清代六十七(笔者注:此数字为人名)《番社采风图考·沐儿》:“番俗初产,产母携所育婗嫛,同浴于溪,不怖风寒……裸人丛笑篇云:崩泉下涧三尺波,女儿没水如群鹅。中官投药山之阿,至今仙气留云窝。生男洗涤意非它,无挛无靡无沉疴。他日纵浪有勋业,为鲸为鲤为蛟鼍。”其下注释:“明太监王三保出使西洋,到甘嵌汲水,投御药於涧水中,至今番俗生儿即入水洗,谓有仙气。”
    《博物志》和《峒溪纤志》上的两段材料,如出一辙。《峒溪纤志》的作者在《序》中说:“余志所志,有见而知者,有闻而知者,缕辑其说,以为宦于此土者告,非若,朱季公丛笑一编徒姗其陋也。”这就是说,《峒溪纤志》上记载的事情是作者亲眼目睹,亲耳所闻;亲耳所闻的事情也是曾在峒溪为官的人讲的。因此,书中所记载的事情是可信的。《峒溪纤志》的这段材料,不仅印证了《博物志》记载的真实性,而且说明自晋至清,“獠妇”有“临水生儿,便置水中”的习俗。“獠妇”的这种生育习俗跟苏联医师柴可夫斯基让婴儿出生以后立即放入水中的新型儿童保健方法颇为相似。而这种“水婴儿”保健方法早在17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应当说明是,“獠”,读音为“lao”。“獠人”是我国古籍对居住在贵州黔西、织金、遵义、仁怀和广西隆林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侮辱性的称谓。今天我们已改称他们为“仡佬族”。
    《番社采风图考》记录的我国宝岛台湾的风俗。该书作者六十七的同僚范咸在清乾隆九年(1744)曾奉命巡视台湾。他为《番社采风图考》写《序》,称“同事黄门六公博物洽闻,留意於绝俗殊风……以为之考,精核似诸子。”可见,《沐儿》的记载是可靠的。它说明,台湾地区的少数民族至迟在明朝前期已有“沐儿”的习俗。特别是记载中谈到沐儿的意义,“生男洗涤意非它,无挛无靡无沉疴。”这就是说,产妇携婴儿浴于溪水的目的是提高婴儿的身体素质,使其不爱得病。看来,让婴儿多在水中游泳,以便提高体质的道理,古代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知道得很早。
    笔者读书不多,而且缺乏医学保健方面的知识,我以为,医学保健工作者如能在中国古籍中广泛搜寻,深入挖掘,一定能找到更多有关“水婴儿”的材料,然后加以研究,或许从中能够得到宝贵的启示,推动儿童保健方法的研究和发展。“水婴儿”自出生之日起,就与水结缘,长大后可以会有很好的水性。采取“水婴儿”的保健方法,或许能为国家培养出不少优秀的游泳、跳水、水球的运动健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