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初中历史 > 课外阅读 > 历史故事 >

毛泽东“还债”


    毛泽东“还债”
    人民教育出版社 马执斌
    1915年,蔡元培、吴玉章等组织勤工俭学会,以“勤于作工,俭以求学”为目的,号召青年去法国半工半读,并成立华法教育会主持此事。全国各地都有青年前往参加。毛泽东、蔡和森领导的新民学会也动员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人数多时达一千七百多人。但是,赴法勤工俭学要筹备旅费,这对于“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毛泽东、蔡和森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1920年春,毛泽东在上海为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学子筹集旅费,曾向章士钊求助。章士钊是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跟毛泽东是同乡。他早年去英国苏格兰大学攻读逻辑学,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东北大学任教授,讲授逻辑学。辛亥革命后,章士钊曾任《民立报》主笔,南北议和时为南方代表,可以说是一位颇有影响的社会名流。章士钊对赴法勤工俭学很支持,他向上海工商业家募捐,得到一笔巨款,全部交给毛泽东。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曾与章士钊晤面。毛泽东对章士钊资助湖南学子赴法勤工俭学,表示感谢,章士钊非常感谢。重庆谈判后期的一天,毛泽东会见章士钊,问他:你看形势怎么样?章士钊没言声,在手上写了一个“走”字,并低声说道:“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的意思是说,重庆是虎穴。不可久留。这充分表达了章士钊对毛泽东安危的关心。
    1961年,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有一次,毛泽东对章士钊说:“共产党不会忘记为她做过好事的爱国人士。当初你援助赴法勤工俭学的那笔款子两万元,是我经手借的,一部分给了去欧洲的同志,一部分带回湖南开展革命活动。”然后,毛泽东又诙谐地说:“现在有稿费可以‘还债’了。”从那以后,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总有一位秘书送两千元人民币到章士钊家,一直到1971年,整整十年。后来停了一年,毛泽东发现了,就对身边的勤务人员说:“这个钱不能停,还要还‘利息’呢!”于是1973年春节,一位秘书又送去两千元。这时章士钊已经因病住进北京医院。收到这笔款的时候,他激动得双手发颤,对家人说:“主席想得到真周到,他是要在经济上帮助我,怕我钱不够用。主席怕我好面子,不肯收,故意说是还钱,还利。其实,这笔钱在当时是向社会名流募捐的,我不过是尽一份力罢了。”
    毛泽东向章士钊“还债”这件事情,充分说明毛泽东关心爱国人士,非常注重诚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