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中的分类讨论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1:11:12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圆中的分类讨论 湖北省黄石市下陆中学 宋毓彬 由于圆中的点、线在圆中的位置分布可能有多种情况,经常会导致其答案的不唯一性。如: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可能在圆内,也可能在圆外;两条弦的位置关系,可能在某一条直径的同侧,也可能在直径的异侧;圆与圆相切,可能外切,也可能内切,等等。因此,求解圆的有关问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 一、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不唯一性 例1.若所在⊙O所在平面内一点P到⊙O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a,最小距离为b(a>b),则此圆的半径为( )。 (A) (B) (C)或 (D)a+b或a-b 分析:P可能在圆内,也可能在圆外。 图1—1 图1—2 ⑴P在圆内时。如图1—1。 连接O、P所在的直线交⊙O于A、B。 则PA=a,PB=b 直径AB=PA+PB=a+b,半径OA=OB=AB=(a+b) ⑵P在圆外时。如图1—2。 此时直径AB=PA-PB=a-b,半径OA=OB=AB=(a-b) 由⑴⑵可知,应选(C)。 二、弦与弦的位置关系不唯一性 例2.⊙O的半径为5cm,弦AB∥CD,AB=6cm,CD=8cm,则AB与CD之间的距离是( )。 (A)7cm (B)8cm (C)7cm或1cm (D1cm 分析:弦AB与CD可能在圆心的同侧,也可能在圆心的异侧。 图2—1 图2—2 ⑴弦AB与CD在圆心的同侧。如图2—1。 过O作弦AB的垂线,交AB于M,交CD于N。连接OB,OD。 ∵AB∥CD,OM⊥AB,ON⊥CD 由垂径定理,BM=AB=3cm,DN=CD=4cm,又OB=OD=5cm 在Rt△BMO中,OM==4cm,同理ON=3cm ∴MN= OM-ON=4-3=1 cm ⑵弦AB与CD在圆心的异侧。如图2—2。 此时,MN=OM+ON=4+3=7cm 故选(C)。 例3.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AC是⊙O的弦,AB=2,AC=,在图中画出弦AD,使AD等于1,并求出∠CAD的度数。 分析:弦AC与弦AD可能在直径AB的同侧,可能在直径AB的异侧。 ⑴弦AC与弦AD在直径AB的同侧。如图3—1。 连OC、OD。由OC=OD=AB=1,AC= ∴OC+OD=AC ∴∠AOC=90°,∠CAO=∠ACO=45° 又OA=OD=AD,∴∠DAO=60° ∴∠DAC=∠DAO-∠CAO=15° ⑵弦AC与弦AD在直径AB的异侧。 此时,∠DAC=∠DAO+∠CAO=115° 三、点在直径上的位置不唯一性 例4.已知⊙O的直径AB=10cm,弦CD⊥AB于点于点M。若OM:OA=3:5,则弦AC的长为多少? 分析:垂足M可能在半径OA上,也可能在半径OB上。 ⑴M在半径OA上。如图4—1。 连接OC。OC=OA=AB=5cm, 又OM:OA=3:5,∴OM=3cm ∵AB是直径,弦CD⊥AB ∴在Rt△OMC中, MC==4cm 又AM=OA-OM=2cm ∴在Rt△AMC中,AC===2(cm) ⑵M在半径OB上。如图4—2. 此时,AM=OA+OM=8cm AC===4(cm) 四、弦所对圆周角的不唯一性 例5.圆的一条弦长等于它的半径,那么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为( )。 30°或60°(B)60°(C)150°(D)30°或150° (A) (B) 分析:弦(不是直径)所对的弧有两条,一条优弧,一条劣弧, 因此,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也有两个,并且这两个圆周角互补。 如图5。劣弧所对的角为∠ACB,优弧所对的角为∠ADB。 由AB=0A=OB,∴∠AOB=60° ∴∠ACB=∠AOB=30° ∠ADB=(360°-∠AOB)=(360°-60°)=150° 故选(D) 五、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不唯一性 例6.如果两圆相切,两圆的圆心距为8cm,圆A的半径为3cm,则圆B的半径是( )。 5cm (B)11cm (C)3cm (D)11cm或5cm (A) (B) 分析:圆与圆相切,可能是内切,也可能是外切。 ⑴两圆外切。如图6—1。AB=8+3=11cm ⑵两圆内切。如图6—2。AB=8-3=5cm 故选(D) 六、相交圆圆心与公共弦的位置关系不唯一性 例7.已知相交两圆的半径分别为5cm和4cm,公共弦长6cm,则这两个圆的圆心距为 。 分析:两圆圆心可能在公共弦的同侧,也可能在公共弦的异侧。 ⑴圆心在公共弦的异侧。如图7—1。 连接OA,OA。由圆的对称性,O O垂直平分公共弦AB。 ∴AD=AB=3 在Rt△A OD中,OD==4 在Rt△A OD中,OD== ∴O O= OD+ OD=4+ ⑵圆心在公共弦的同侧。如图7—2。 此时,O O= OD- OD=4- 故这两个圆的圆心距为4+或4-。 (发表于《小博士报·中学辅导》)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利用分类思想巧解动点与等腰三角形问题
- 下一篇:从被开方数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