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初中数学 > 解题技巧 >

构造性辅助线四例


    构造性辅助线四例
    湖北省黄石市下陆中学 宋毓彬
    在几何证明中除常见的连接、延长、作平行、作垂直等辅助线之外,还有一种作辅助线的思路,就是通过巧妙的几何变换构造出全等或是特殊图形。这种作辅助线方法我们通常称为构造性辅助线。
    一、翻折构造
    例1 如图1,在等腰直角△ABC的斜边AB上,取两点M、N,使∠MCN=45°,记AM=m,MN=x,BN=n。则以x、m、n为边长的三角形的形状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随x、m、n变化而变化
    分析:⑴要判断以x、m、n为边长的三角形的形状,关键是要设法将这三条线段长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⑵如何用好已知条件中的∠MCN=45°,应同时考虑∠ACM+∠BCN=45°。
    ⑶为将长为x、m、n的三条线段集中,可考虑将△ACM沿CM翻折(如图),这样可将m、x两条线段集中。再连接PN,若能证明PN=BN,则长为x、m、n的三条线段就集中到了△PMN中。
    由∠ACM+∠BCN=45°,∠PCM+∠PCN=45°∴∠BCN=∠PCN,
    可证△BCN≌△PCN,PN=BN=n。
    ∴∠MPC=∠A=45°,∠NPC=∠B=45°  ∴∠MPN=∠MPC+∠NPC=90°
    ∴以x、m、n为边长的三角形的形状直角三角形。
    提示:当要证的结论需集中某些线段,且图形中出现了等量角的关系、角的平分线等条件时,可考虑翻折构造。
    二、旋转构造
    例2 如图2,已知O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AOB、∠BOC、∠AOC的度数之比为6∶5∶4,在以OA、OB、OC为边的三角形中,求此三边所对的度数。
    
    分析:⑴解决此题的关键依然是要将OA、OB、OC三条线段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⑵考虑到等边三角形的的特点,若将△AOB绕A点旋转60°到△AMC,因为△AOM为等边三角形,MO=AO,又OB=MC,则OA、OB、OC就集中到了△COM中。OA、OB、OC为三边所对的角即为求△COM的三个内角。
    由∠AOB、∠BOC、∠AOC的度数之比为6∶5∶4,设∠AOB=6x,∠BOC=5x,∠AOC=4x
    则有6x+5x+4x=360°,x=24°,
    ∠AMC=∠AOB=6x=144°,∠AOC=4x=96°  由∠AOM=∠AMO=60°
    ∴∠MOC=∠AOC-∠AOM=36°;∠OMC=∠AMC-∠AMO=84°
    ∠ACM=180°-(∠MOC+∠OMC)=60°
    ∴以OA、OB、OC为边的三角形三边所对的度数分别为:60°、36°、84°。
    提示:旋转构造一般多用于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主要是应同时考虑到旋转后的对应边能够重合,旋转角度能构成特殊角等两个条件。
    三、轴对称构造
    例3 如图3,∠AOB=45°,角内有点P,PO=10,在两边上有点Q、R(均不同于O),则△PQR的周长的最小值是           
    
    分析:⑴要确定△PQR的周长最小,关键是如何确定Q、R的位置。而只有利用轴对称将折线段化为直线段才能求出最小值。
    ⑵已知条件中∠AOB=45°,如果分别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M、N,连OM、ON,根据轴对称性质则有∠MON=90°,可构造出直角三角形。
    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M、N,连MN与OA、OB的交点Q、R,由轴对称性质,此时△PQR的周长的最小,最小周长等于线段MN的长度。
    连OM、ON。由轴对称性质,OM=OP=ON=10,∠MON=90°,MN=10
    提示:一般地,求证几条折线段之和的问题通常考虑作轴对称,将折线段转化为直线段。
    四、特殊构造
    例4 如图4,在四边形ABCD中,∠ABC=30°,∠ADC=60°,AD=CD。求证:BD2=AB2+BC2
    
    分析:⑴所求证的关系为平方形式,联想到构造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求证。∠ABC=30°,已BC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BCE,则可得到∠ABE=90°,BC=BE,可将AB2+BC2转化为直角三角形△ABE中AB2+BE2。这样只需证明AE=BD即可。
    ⑵由∠ADC=60°,AD=CD,连接AC,则△ADC为等边三角形。易观察到易证△DCB≌△ACE,于是AE=BD。
    提示:根据题设条件中的特殊角构造特殊图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等),也是几何证明中常用的辅助线。
    作者简介:宋毓彬,男,42岁,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理天地》、《中学生数学》、《数理化学习》、《数理化解题研究》、《中学课程辅导》、《数学周报》、《数学辅导报》等报刊发表教学辅导类文章40多篇。主要致力于初中数学中考及解题方法、技巧等教学方面的研究。
    (发表于《中学生数学》2010年1月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