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初中语文 > 八年级上册 > 同步检测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试题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试题
    北京第四中学 郭 杰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词语中的画线字注音。
    遗( )  皱( )  鸟目( )
    两( )  追( )  射( )
    地( )  蟾蜍( )( )
    考查目的:课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识记。
    答案:hái;zhě;tún;qī;sù;yǎn;qiào;chán;chú。
    解析:略。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骨骼  流逝  携带
    B.繁盛  彗星  潮夕
    C.覆盖  劫难  措施
    D.陨石  致密  不解之谜
    考查目的:形近字、易错字的辨析。
    答案:B
    解析:B选项中“潮汐”的“汐”字应该有三点水,因为“潮汐”指的是因为天体引力而形成的水位定时涨落,这两个字都应该有三点水。根据“潮”字和整个词的词义也可以推断出“汐”字的写法。此题提醒学生,在词语记忆时常常需要把形和意结合起来进行记忆。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2)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3)这________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A.似乎  一直  也许
    B.似乎  常常  也许
    C.几乎  常常  应该
    D.几乎  一直  应该
    考查目的:近义词的辨析。
    答案:A
    解析:(1)句中使用“似乎”比“几乎”更准确,前者明显表示推测的意思,而“几乎”则是肯定的口吻,几亿年前的事情,又没有具体的实证,用推测的语气更合适。(2)句横线处填“一直”与句末的“争论不休”可以更好地呼应。(3)句只是一种假设和推测,用“也许”更得体。
    4.选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1)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________成四部分。(A.破裂  B.分裂)
    (2)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________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互相分离。(A.褶皱  B.挤压)
    考查目的:词语辨析。
    答案:(1)B(2)A
    解析:略。
    5.写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在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
    (2)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
    (3)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考查目的:说明方法的判断。
    答案:(1)举例子;(2)列数字;(3)作比较。
    解析:(1)句中,在“例如”后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这一结论。
    (2)通过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说明斯石英变成普通沙子的过程。
    (3)用“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重量和“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的重量比较,说明“被压扁的沙子”内部更致密。
    6.下列关于两篇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B.斯石英出现的地方发生过撞击且肯定没发生过火山活动。
    C.《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在6500万年岩层发了“被压扁的沙子”,证明了小行星或彗星等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D.《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可以有力地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道理。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答案:A
    解析: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不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而是因为“大陆漂移”。
    二、阅读理解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为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概括并提取信息的能力。
    答案:两种对立的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解析:学生很容易从文中找到“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理论;各自的理论依据,即后文分别对这两种学说的具体阐释。
    2.结合句意,理解文中画线词语“劫难”。
    劫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课文中重点词汇的理解。
    答案:灾难、灾祸。
    解析: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
    3.“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概括并筛选信息。
    答案:这不仅是个严肃的学术问题,更是因为人类将来再遇到大灾难时可以尽可能多地了解其影响及采取相应应急措施。
    解析:根据题干中“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一句的引号,发现其出自原文。首先找到其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根据该句前的“为此”一词,往上一段去寻找答案,把意思整合一下。上一段的句子虽然长,但是是递进关系,再把第二点稍微压缩提炼,表述得更精简即可。
    4.阅读选文,结合文意,说说文中画线处作者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有何作用。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答案:这是俏皮话,但也不是无稽之谈。天体撞击地球事件虽然比较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毕竟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解析:括号内是补充的文字,既对原文做了必要的补充,又放在括号里,避免主句的啰唆,使得行文语言严谨、简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