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现象与高空大气的活动有密切的联系,那里的急骤变化对地面有很大影响。因此,为了作出准确的气象预报,除了要收集、分析地面气象资料外,还要收集和分析几千米,几十千米,甚至更高处的气象资料。用气象气球、飞机、火箭等探测工具都能收集到高空的许多气象资料,但是也都受到一定条件限制,或是飞的不高,或是时间太短,而且探测的范围也小。 气象卫星沿空间一定轨道运行,采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得用常规手段受时空限制而难以发现的一些重大天气系统。气象卫星探测手段,同常规气象观测方法相比较,有如下优点: 1.探测范围大。它可以对大范围以至全球大气进行昼夜观测。一颗静止气象卫星覆盖范围可达全球面积的1/4;绕地球南北极运行的极轨气象卫星每12小时左右就能对全球天气进行一次观测。如果在赤道上空布置4~5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再加上两颗极轨气象卫星,便可使观测范围遍及全球。 2.时效快、集中快、分发快。气象卫星观测资料可及时传输给当地资料接收站。气象卫星还能把云图、常规天气图等气象资料很快地转发给各地用户。 3.对天气系统的观测具有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因为气象卫星机场广阔,观测次数多,例如地球静止气象卫星能半小时甚至几分钟提供一张云图,这样,就可以使人们直观地看到天气系统的全貌,观测其形成、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是常现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 用卫星进行气象探测有很多优点,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如它观测不到云层底部的情况。因此,只有把它和别的探测工具结合起来,才能更准确、更及时地完成预报工作。 从70年代初起,我国研制和生产的气象卫星地面接收设备,装备了省和部分地区气象台。通过使用气象卫星发回的云图资料,部分地填补了青藏高原和西太平洋地区观测资料上的空白区,增加了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促进了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提高,加深了对影响东亚和西太平洋热带天气系统的认识。自从有了卫星云图。在西太平洋和南海上,没有漏报过一个热带低压和台风,在使用和分析云图基础上,总结编制出一个使用卫星云图预报台风的流程,揭示出青藏高原天气系统。尤其在暴雨天气系统的分析和预报中,我国各地气象台比较注意利用卫星云图,如在1981年夏季四川盆地和1983年7月底陕西安康地区的两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预报中,卫星云图作为预报依据之一,同其他常规资料相配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又如1981年长江抗洪抢险中,也是由于充分利用了卫星云图的预报而使抗洪抢险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88年9月7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性卫星──“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这对提高我国天气预报水平,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能力,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