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教学教案:4、4感觉器官(3课时)(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8:11:53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3.参考答案 (1)D(2)D(3)A(4)B(5)眼球,房水,晶状体,玻璃体(6)B(7)B(8)D 4.简要分析 (1)人的眼睛好像是一架变焦相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远近的物体发出的光线经晶状体的折射后均可成像在视网膜上。原因就是晶状体的屈度可以调节。(6)眼球实际上是一个成像系统,物体发出的光线经眼球折光系统的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刺激后产生兴奋,通过视神经把这种兴奋以冲动的形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所以形成视觉不是眼球的功能。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2.了解位觉感受器和晕车、晕船;了解其他感受器。 (二)技能目标 1.学会通过自学分析和解决问题。 2.学会用列表法解析器官结构。 (三)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自然科学对于保护自身的意义。 2.体会生物体在结构上对于保护自身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2.教学难点:听觉的形成。 三、教学准备 人耳模型、挂图,味蕾、嗅觉感受器的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耳是除眼以外的又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 1.曾经有报道说,春节时有人因为放鞭炮不小心,鞭炮落下来时刚好在另一人的耳朵旁炸响,导致该人的“耳膜”击破而失聪;生活中也有人因为用硬物“掏耳朵”而致“耳膜”穿孔失聪的现象。那么“耳膜”是怎样一种结构呢? 2.有时 “采石场”在放炮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张开嘴巴,大人有时也说这样做可以使“耳膜”不震破。这又是怎么会事呢? 3.人的眼睛通常看不到自己的头部,而且即使闭上眼睛,我们也能感觉到自己头部的位置变动情况。这又是怎么会事? 4.为什么有些人会“晕车”“晕船”,有些人却不会? 5.小儿为什么容易患中耳炎? 学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能回答上述问题了。 (二)自学教材,列表解析 在学习眼的结构时,我们是用一张表来概括的。用表来概括物体的结构具有简洁明了,使学习者一目了然的优点。今天我们就学习用表格形式对耳的结构进行概括。 请同学们自学耳的结构部分内容,并根据课本的描述用表格形式概括出耳的结构组成。(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在黑板上画出一部分表格框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自学并完成表格后,可让完成较好的学生到黑板上画出自己的表格供全班学生参考。教师再作补充和修改(见板书)。 (三)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在对耳的结构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该部分知识,就上述第1、2、5三个问题作出分析和回答。 1.“耳膜”实际上是“鼓膜”。是接受声波振动的结构,若声音太强,会震破鼓膜,或在“掏耳朵”时被硬物损伤,导致耳聋。 2.由于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咽相通,所以当口张开时,空气进入鼓室,使鼓膜内外两侧气压相等,可避免鼓膜被太强的声波震破。 5.小儿因为咽鼓管短,病菌易从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而患中耳炎。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耳蜗是听觉感受器。 教师问:耳仅仅是听觉器官吗?(不是,它还是位觉器官) 请同学们就上述第3、4两个问题作出回答。 3.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人头部的位置变化。 4.有些人“晕车”“晕船”是因为这些人的前庭和半规管过敏的缘故。 教师强调:听觉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 (四)介绍其他感受器 人的身体里还有许多其他的感受器。如: 1.热觉感受器:感受高于皮肤温度的刺激,形成热觉。 2.冷觉感受器:感受低于皮肤温度的刺激,形成冷觉。 3.触觉感受器:感受接触、压挤等机械刺激,形成触觉。 4.痛觉感受器:感受任何损伤性刺激,形成痛觉。具保护意义。 5.味觉感受器:味蕾。感受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刺激。形成味觉。人有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 6.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嗅粘膜内。感受有气味的分子或微粒刺激。形成嗅觉。 强调:以上感觉都在大脑皮层相应的感觉中枢内形成。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感觉器官 一、耳的结构 耳的结构外耳耳 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声音传入的通道 中耳鼓 膜随声音而振动 鼓 室内有三块听小骨、鼓室连咽鼓管 听小骨三块,传递声音振动 内耳耳 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半规管内有位觉感受器 前 庭 二、其他感受器 1.热觉感受器2.冷觉感受器3.触觉感受器 4.痛觉感受器5.味觉感受器6.嗅觉感受器 以上感觉包括听觉和位觉都在大脑皮层相应的感觉中枢内形成。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耳分 、 和 三部分。 (2)当上呼吸道感染时,易引起中耳炎。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病菌进入血液转移进入中耳 (B)病菌经外耳道直接进入中耳 (C)病菌经咽鼓管直接进入中耳 (D)病菌经鼻腔直接进入中耳 2.课后作业 (3)中耳包括( ) ①鼓膜 ②咽鼓管 ③耳蜗 ④鼓室 ⑤听小骨 ⑥半规管 ⑦耳廓 ⑧外耳道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⑦⑧ (4)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 (A)鼓膜上(B)半规管内(C)听小骨内(D)耳蜗内 (5)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目的是( ) (A)听起来声音会变小 (B)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防止听小骨断裂 (D)防止产生脑震荡 3.参考答案 (1)外耳,中耳,内耳(2)C(3)C(4)D(5)B 4.简要分析 (5)鼓定通过咽鼓管与咽相连通,口张开时,咽鼓管开放,空气可由咽部进入鼓室。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在遇到巨大声响时尤其如此。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巩固眼球和耳的结构。 (二)技能目标 1.学会根据文字描述制作模型。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模型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和耳的结构。 三、教学准备 眼球的结构挂图、投影片及模型。学生事先准备好橡皮泥、小刀、细线等。 四、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眼和耳的结构和功能,今天我们将通过做眼球和耳的结构模型来巩固它们的结构。 (一)眼球模型制作 1.提出要求 眼球是由眼球壁及内容物组成。请仔细观察课本图4—15、模型、挂图、投影,阅读“眼球”部分内容,并对照图和文字描述,用橡皮泥做一个眼球。 教师提示: (1)眼球是一个球形结构; (2)必须详细了解眼球结构后才能做成完整的“眼球”; (3)先做内层的结构再做相对外一层的结构,不同的结构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4)小组成员间要分工合作; (5)完成后用棉线把“眼球”纵切,得到切面模型; (6)用文字在纸上对眼球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进行描述。如:蓝色部分为某某结构,功能是什么等等。 2.制作眼球模型 以4~6人组成小组,展开竞赛,看哪组完成得既快又好。向学生说明:本次作品质量好的将展出,并作为模型被学校标本室收藏。教师巡视指导。 3.对照课本,学生互评 完成后各组之间交换检查,重点检查有无漏掉的结构或错误的地方,最好能对照眼球结构的表格进行检查,对文字的描述也要仔细检查。检查完毕后写出评语。 4.学生讲评,修补眼球 教师根据情况选择典型,对错误或不足处由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评。在讲评结束后,教师进行小结。 (二)耳结构模型制作 由于学生在眼球模型制作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且眼球模型制作比较费时,因此“耳模型”的制作可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可要求学生先写出大致步骤和基本方法,基本要求与“眼模型制作”相同。 【小资料】 黄斑 黄斑是眼球后部视网膜中央、正对瞳孔处稍为凹陷的部分,略呈圆形,黄色。黄斑中央有一浅凹,称为“中央凹”,此处视觉细胞较集中,为视觉最敏感的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一册3-6爬行类
- 下一篇: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二册 3、1运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