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明渊源,感悟中华魅力
http://www.newdu.com 2024/11/01 02:11: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探寻文明渊源,感悟中华魅力 山东 刘岩民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因其文明自起源发展至今从未被割断而备受世人推崇与关注。2009年9月29日,“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某校七年级的同学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系列探究: 【材料阅读】 材料一 元谋是东方人类的故乡,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据新华网2009年4月8日报道,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政府近日完成了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项目规划和选址工作。祭祖台预计投资60亿元,初步设计高170米,基座呈正方形,祭祖台内部由下到上分别为奠基层、世界珍藏馆和人类博物馆。据悉,“祭祖台”修建的初衷是为了宣扬东方古人类悠久的历史,展现从旧石器时代以来的人类一脉相承的系列文化,并给缅怀和祭拜者提供一个平台。 材料二 2009年6月24日,“北京人的故乡”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72年后再次进行清理发掘。发掘队长高星表示,“‘有望发现北京人头骨’这样耸人听闻的说法会给发掘工作造成曲解和被动,出土头骨的可能性非常小,可能出土最多的是牙齿,肢骨也可能会有一点。”据悉此次保护性发掘将历时4个月,将是周口店遗址自1937年大规模系统发掘停止后,首次进行以遗址保护为主旨的抢救性清理发掘。 请回答: (1)你认为在元谋县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祭祖台为什么设计高为170米? (2)如果你来到周口店遗址,你将会发现一些北京人生活的痕迹,请结合所学知识,向你的同学或家人介绍北京人的生活情况。 (3)作为中学生,你是如何看待材料中提到的中国文化遗址的? 【实地考察】
(4)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图1),请结合所学知识,向你的父母或同学介绍一下半坡人的生活生产情况。 (5)你知道图2是某同学在参观哪一处遗址后拍摄的吗?这种房屋被称作什么?设想一下当时先民为什么会创造这种样式的房屋?这种古老建筑形式今天还存在吗? (6)每年清明时节,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常到西安拜谒(yè)黄帝陵(图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7)图4是坐落在浙江绍兴的大禹陵,在参观大禹陵时,导游向同学们提出如下问题:“面对凶猛的洪水,鲧治水以失败而告终,而大禹治水则取得了成功。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你应该做出怎样的回答? 【感悟思索】 右图是辽西地区史前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玉器之一“玉龙” 。中华大地上,到处可以看见“龙”,从划龙舟,舞龙灯,到龙的绘画,龙的雕刻,龙的旗帜等。龙,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传说历史悠久,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结构完备的“龙”字,龙的图案和传说更可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文化。龙体现了中华各部落的大联合、大团结,它在人们心目中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也正是中华民族无可估量的创造象征。 (8)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形象。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龙?龙身上综合体现了多种动物的特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9)远古时代的传说,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这些传说与历史现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参考答案】 (1)因为在元谋县发现了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会制造不同用途的石制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我们要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等。(言之有理即可) (4)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鱼。食物种类大大丰富了,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5)河姆渡遗址;干栏式;干栏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既通风又防潮,这一建筑形式最常见于气候潮湿的地区。这种建筑形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都建造干栏式的吊脚楼或竹(木)楼,底层用于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则有堂屋与卧室。 (6)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7)我国远古民众与大自然抗争的大无畏精神,无私奉献、以身作则、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精神以及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的聪明才智,人类与环境应和谐相处等。(答案多元,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8)没有;龙的形成记录了古代民族发展的聚合过程,反映出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 (9)提示:两者之间的区别: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之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一种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历史事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两者之间的联系:远古传说中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并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 作者简介:刘岩民,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旧镇中学历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历史学科带头人,市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比赛三等奖获得者,市中考历史命题组成员,滨城区历史学科教学能手,滨城区2008年度教育创新人物。曾主持山东省教研课题的子课题,参与编写了《红烛讲解3+1》等多部教辅用书,近百篇文章在省市级报刊发表并获奖。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民族融合加强 封建经济发展
- 下一篇:从图片和文字探寻原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