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美国金融危机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4:11: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热点专题:美国金融危机 河北 赵湘平 热点评说: 2008年9月的纽约华尔街,人们惶恐不安,从美国房贷两巨头──房利美、房地美被政府接管,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再到摩根士丹利等大投资银行被收购、政府接管或转为银行控股公司,这场自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在华尔街引发的“金融海啸”波及世界,全球股市大跌,面对不断升级的金融风暴,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展开进一步救援行动,“应战”金融危机。这些时政热点有可能与上世纪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甚至国际关系与和谐世界等知识进行纵向、横向联系,特别是今年又正值上世纪经济危机爆发80周年,所以我们更要注重这一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的联系。 典型示例: 有人说:“中国喷嚏,日本感冒;日本感冒,全球发烧;美国发烧,世界躺倒”,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经济的联动效应是多么明显,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对世界经济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有必要借2008年的这次金融风暴把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进行横向联系进行考查,让学生得到启迪:任何国家要制定政策必须从实际出发,依据本国国情进行探索,同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注重民生,不断完善行业内部政策、法规,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注重加强国家间的合作才能更有利地促进本国的现代化建设,引导学生从小就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高尚的人文素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 材料二:新生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管理模式,人们称之为计划经济。从1928年到1932年,也就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的那几年,苏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国,整个社会一派欣欣向荣。 ──《大国崛起》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 材料四:2008年9月中旬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美国在这次危机中造成的损失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2008年10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布什表示,美方希望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探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措施,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稳定。胡锦涛强调,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对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负责的态度,同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经济金融稳定。 ──中国财经评论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美国面临着什么问题?你认为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对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有何意义? ⑵材料二中,面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本国经济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反而取得重大成就。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说一说苏联当时取得的成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经济上的什么弊端日益显露出来,以至于最后造成了苏联的解体? ⑶材料三中,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国际背景怎样?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材料三的问题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⑷通过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对比,你认为罗斯福和邓小平在经济建设方面有什么共同点? ⑸材料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在这一趋势中,世界各国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⑹通过对以上材料和问题的分析,针对现在的国际金融危机,你认为我国政府该如何应对?(从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两个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 ⑴1929-1933年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国家经济提供了范例。 ⑵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 为增强,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经济上采取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才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以至于后来造成苏联的解体。 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⑷两人都注重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充分体现改革创新是发展生产完善社会制度的重要手段。 ⑸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 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⑹对内措施: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强对金融体 系的改革等);②注重民生。(民生工程排在第一位,可以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直接和间接的好处)③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扩大内需,解决供求矛盾;④不断完善行业内部政策、法规,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⑤加强舆论监督,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人们树立信心。 对外措施:①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共同采取措施应对;②促进出口,缓解出口企业的困难。要求发达国家放松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加大技术转让(言之有理即可)。 作者简介:赵湘平,河北省冀州市第四中学历史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多年从事历史毕业班教学,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模范教师,2005年以来一直为“衡水地区普通中学学科带头人”;2008年在参加衡水地区说课比赛中获奖;2008年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创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