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激趣探究史实
http://www.newdu.com 2024/11/01 09:11:47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文学激趣探究史实 山东 陈 静 讲《三国鼎立》的时候,同学们别提多兴奋了: “老师,那曹操多奸诈,假装做梦杀人。” “老师,我最喜欢诸葛亮了,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啊!” “老师,周瑜度量真是太小了,竟然给诸葛亮气死!”……孩子们唧唧喳喳的声音在教室里飞扬着。 看着孩子们饶有兴致的表情,真的不忍心从中打断,但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此时发问,应是最好时机,于是我微笑着问道:“这些信息你们来自于哪里?” “《三国演义》!”异口同声。 “《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还是史书?”继续微笑。 孩子们顿了一下,继而回答:“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等同于史实吗?” 同学们在摇头,有的在小声嘀咕着“文学作品是虚构的……”却好似又有几分疑惑,渴望的眼神等待着我的下文。 “大家在《三国演义》中熟知的三国人物,与我们的历史人物是有一定差别的,例如演义中的诸葛亮被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被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大家说,这个诸葛亮会不会是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呢?” “嗯,是有点夸张哎。”有同学在小声交流着。疑问情结似乎有了缓和,不过依然期待,渴望更进一步的讲解。 “史实是客观存在的,特点是科学性、真实性;而文学作品来源于客观存在,却又不同于客观存在,它遵循的是艺术创作规律。例如我们读的《三国演义》,这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历史演义来源于历史,但并不等于历史,演义经过了作者的艺术加工,含有一定文学虚构成分,其中的娱乐性多于真实性。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是这样评价《三国演义》的:‘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老师,我记得看过一个材料,说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很大度的人,所以又怎么会被气死呢?” “老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貂蝉这个人呢?是虚构出来的吗?” 我的发问已经引出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质疑,目的达到后,我话锋一转: “是的,我们在汲取了《三国演义》的文学营养成分之后,一定还要记得学会区分历史人物和文学人物,不可将文学和历史混为一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历史殿堂,去探寻其中的真相”。…… 作者简介:陈静,山东高唐实验中学教师。聊城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高唐课改先进个人;省优质课获奖者;有课例、论文、课件等多次获奖;参编《金四导》系列、《快乐书坊》系列、《初中历史教材全析》等;参研市级课题、省级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等。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三国鼎立局面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 下一篇:中华文明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