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上册 > 答疑解惑 >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风雨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风雨
    山东 卞法莲
    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与同学们一起了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风雨历程。通过网上搜集资料,我给出胡锦涛与连战握手的图片(下图),并叙说:“2005年至2009年国民党主席连战三次访问大陆,“和平之旅”倍受海内外的关注,搜索网络,连战访大陆的专题丰富而醒目,60年的分离,如今握手共话,期待第三次国共两党的合作,为海峡两岸的发展,跨越时空,开创双赢的未来。”
    
    班上的“历史之星”韩继康忍不住说:“我知道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在1924年,当年两党为什么要合作?又有什么合作的成果呢,我还是不太清楚。”
    非常感谢继康同学给我们带来的问题。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分析这一次合作的原因,当时帝国主义列强支持操纵依附他们的军阀争权夺利,割据混战,压迫中国的民族工业。“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尽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还领导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但都归于失败。特别是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夭折,使孙中山蒙受了空前的打击。他认识到国民党要继续革命,必须寻找新的出路,而中国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坚强的革命性,并且这时已成立了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他认识到只有与新兴的共产党合作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当时共产国际的帮助,也起了促进作用。
    第一次合作的重要成果有:1924年,建立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国共两党合作北伐,将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了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讲到此处,“智多星”卞相豪同学又提出,既然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如此大的成果,为什么不能一直合作下去,却走向了破裂呢?如何总结其经验教训呢?
    
相豪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有深度,值得学习。当年北伐军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分析原因,客观原因:一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强大,共同绞杀中国革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力量必然大大超过革命力量,当各帝国主义感到自己在中国的利益受到威肋时,他们必然与地主阶级、买办阶级相勾结,对付革命力量。特别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蒋介石、汪精卫对革命的背叛,更大大削弱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力量,大大增强了反革命势力。主观原因:一是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破裂了,但是它给中国共产党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一)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
 
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必须建立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前提。中国革命只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决定了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
 
(二)必须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统一战线的最基本力量,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工人阶级只要团结了农民阶级,获得农民的支持,就基本实现了自己的领导权。
 
(三)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的武装
 
无产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组织统一战线,也必须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当资产阶级破坏、分裂统一战线,用暴力镇压工农群众时,无产阶级应用革命的武装予以反击。
 
(四)共产党必须有正确的路线和策略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要联合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路线和策略原则。
 

    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距今已有80多年。虽然岁月的征尘埋没了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参与者,尽管无情的风雨销蚀了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印迹,然而,那个时代敲响的警钟却依然余音绵绵,回响在无垠的苍穹。回顾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可以得出以下启示:一个政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团结和凝聚一切力量,否则就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一个政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为自己奋斗的最高准则。
    今天我们期盼国共两党经历了多年的风雨历程之后,总结经验教训,实现第三次合作,为民族复兴大业,谱写辉煌的历史篇章。
    作者简介:卞法莲,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柳桥中学历史教师。从事历史教学近20年,教学成绩优异,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曾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新课程》《历史周刊》《中学生学习报》等报刊杂志和“人教网”、“国学网”等网站发表文章百余篇,曾参与编写《倍速中考训练法》《优化设计》等书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