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上册 > 学习参考 >

鲜卑骄子──拓跋宏


    鲜卑骄子──拓跋宏
    河北 吕志华
    当我们翻开历史画卷,会赫然发现在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之间,是一个长期动荡的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而在这个动荡的岁月长河中,有一个王朝在五胡十六国中悄然崛起,它沿着盛乐-平城-洛阳三级跳的轨迹,在历史上划出了一道漂亮的弧线,实现了由弱势到强势,由分裂到统一,由胡族到汉化三大关键性转折,开启了通向隋唐盛世的大门。它就是北魏。而谈到这个王朝,恐怕我们最熟悉的还是孝文帝──拓跋宏和他那场既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又进一步推动了民族大融合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是北魏王朝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公元490年太皇太后冯氏驾崩,拓跋宏开始亲政。公元494年,拓跋宏为了摆脱鲜卑保守势力的影响,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决定迁都洛阳。事先他曾了解,以前北魏历代王朝,也曾多次议论过迁都洛阳,但都因为遭到鲜卑贵族保守势力的反对而被搁置了。因此这次迁都,他决意密而不宣,召集群臣,声称要调集大军南征。于是拓跋宏全副戎装,率领三十万人马从平城出发,渡过黄河,进驻洛阳。有一天,文武百官纷纷跪在马前,叩头谏止南征,有一个鲜卑贵族拓跋休声泪俱下,苦苦哀求不要南征,并诉说以前北魏军队南征时,在淮河岸边屡遭惨败,尸体堆积如山的教训。拓跋宏听罢以后,满脸怒容地对群臣说:“这次南征,兴师动众,不可劳而无功。不南征,便迁都。列位爱卿可以表示意见,赞成迁都的站在左边,赞成南征的站在右边。”多少年来,文武百官一提起南征,都吓得魂飞魄散,尽管心里不太赞成迁都,但在选择南征和迁都两件事中,自然要避重就轻,选择后者。因此,都不谋而合地站到左边。于是,这些人都中了拓跋宏之巧计,大军便停驻洛阳,顺利地实现迁都夙愿。迁都洛阳以后,鲜卑贵族穆泰、陆睿阴谋在平城另立朝廷,同洛阳分庭抗礼;大太子拓跋恂在旧势力的怂恿下,密图从洛阳逃回平城参加叛乱,但拓践宏的改革已深入人心,叛乱者很快就被平息,太子拓跋恂被废,并被赐死。
    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在之前改革的基础上,决心推行汉化改革。
    1.易服装: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2.讲汉语: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 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3.改汉姓: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皇族改姓为元
    4.改官制:他还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
    5.通婚姻: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通过这种政治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在一起,以巩固统治。
    6.改籍贯: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7.学汉礼: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无论是孝文帝的迁都还是他采取的汉化政策,不仅缓和了当时紧张的阶级矛盾,也使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亦有所缓和,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北魏的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迅速的发展,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他推行汉化之后,南北政权之间只剩下地理的阻隔,统一又成为历史的必然,打开了通向隋唐盛世的大门。
    他具有锐意改革、执著进取的精神和远见卓识。我想一个人要想突破自己,就要学会创新,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才能有所发展。同样,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的洪流大潮中屹立于巅峰,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己。敢于打破束缚自身发展的框架。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作者简介:吕志华,河北省秦皇岛市燕河营镇中学历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多年从事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曾多次获县政府嘉奖及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中考成绩教学优秀奖等荣誉,多次主持参与研究省市级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分获省级二等奖,所撰写的论文,案例多次被评为省、市级一等奖,并在《学苑新报》和《新教育理念论坛》等杂志上发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