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20题。(共7分) (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足为外人道 兵甲已足 足智多谋 微不足道 B.便扶向路 欣欣向荣 所向披靡 眈眈相向 C.乃记之而去 停数日,辞去 去冬今春 去日苦多 D.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悉听尊便 悉数奉还 19.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中的人,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理解:这是渔人与桃花源人谈话的情景,言简而意丰。我们可以推知桃源人是在为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奇特经历而叹惋。 B.【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翻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路了。 理解:渔人复寻桃花源而不得的结果,暗示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之感。 C.【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适合长久居住,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理解:作者在这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小石潭景物的幽静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20.《桃花源记》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链接材料】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它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内容,填写表格。(3分) 【链接材料】 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答案: (二)(共7分) 18.D A.值得\充足\充足\值得; B.旧的,原来的\趋向,奔向\面对\面对; C. 离开\离开\过去\过去; D.都\都\都\都; 19.B A.“桃源人是在为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奇特经历而叹惋”有误,应为“桃源人是在为外界经历的动乱而叹惋,为外面人的黑暗生活而叹惋”。 C.“不适合长时间居住”有误,应为“不适合长时间停留”。 20.①四山回环,涧水蜿蜒 ②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人们悠闲适意 分析:第一空:根据“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提炼可得:四山回环,涧水蜿蜒。 第二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描写了桃源人的生活,井然有序,安静平和。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为: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樵童牧竖相征逐”意为: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这两句话都表现了居住在此地的人们的悠闲适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