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共8分) 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诚大丈夫 诚惶诚恐 心悦诚服 开诚布公 B. 丈夫之冠 勇冠三军 衣冠楚楚 怒发冲冠 C. 必敬必戒 戒骄戒躁 闻者足戒 清规戒律 D. 无违夫子 事与愿违 不违农时 不相违背 10.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的翻译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甲】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翻译: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 理解:孟子用反问语气表达看法,不仅否定了景春的观点,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与鄙视。 【乙】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理解:孟子用“妾妇之道”作类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只是顺从君王的意志,没有独立人格,也没有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 【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寻找另一条路。 理解:孟子提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一条标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自己的行事准则 11. 结合原文内容,概括下面两则材料中苏武和子思的行为,在后面语段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单于使卫律召武①。受辞,武谓惠②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③并咽之,数日不死。 (取材于班固《汉书·苏武传》) 材料二 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④,二旬⑤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伋⑥闻之,妄与不如遗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 (取材于刘向《说苑·立节》) 注释:①[武]苏武,西汉时期出使匈奴,被扣留。②[惠]常惠,苏武的副使。③[旃毛]毡子毛。④[缊袍无表]指衣着破旧。⑤[旬]每旬为十天。⑥[伋]即子思,孔子之孙,名伋。 孟子主张的大丈夫精神,历来为人称颂。原文中“①______”成了不少仁人志士在面对不同外部压力下始终坚守的道义。这种精神是材料一中苏武②_____所捍卫的民族气节,也是子思③____所坚守的个人尊严。 【9~11题答案】 【答案】9. D 10. 丙 11. 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②. 面对匈奴的威胁,苏武拔刀自杀,以雪和毡毛充饥。 ③. 子思生活贫困,拒绝接受田子方的施舍。 【解析】 【9题详解】 A.真正、确实/确实/确实/诚意、真心; B.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位居第一/帽子/帽子; C.留神,当心,谨慎/防备,警惕/警戒/戒条; D.都解释为“违背”; 故选D。 【10题详解】 【丙】翻译、理解有误。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正确翻译为: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独:独自。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 孟子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怎样做到?那就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是孟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故选丙。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人物品质。 《富贵不能淫》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论述“大丈夫’应有的气节,即面对任何环境都能坚守自己的志向和节操,这成了不少仁人志士在面对不同外部压力下始终坚守的道义。 《苏武传》中苏武在匈奴时大义凛然、不辱使命,“引佩刀自刺”“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宁可自杀,也不丧失气节,辱没使命;被扣留后,在北海以雪和毡毛充饥。表现了苏武“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说苑·立节》中“子思辞而不受”“伋闻之,妄与不如遗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子思生活贫困,将田子方送给他的白狐袭扔进了沟壑之中,拒绝接受田子方的施舍,宁可穿着自己的破衣烂衫。表现出了义不苟取、恪守节操的君子人格。 据此分析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材料一: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家乡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材料二: 子思住在卫国,穿着破破烂烂的袍子,二十天里只吃了九顿饭。田子方听说后,派人给子思送去白狐裘,又担心他不接受,就叫人对子思说:“我借给别人的东西后就会忘记;我给别人东西,就如同我丢掉了一样。”子思拒绝,不肯接受。子方说:“我有,而您没有,您为什么不肯接受呢?”子思说:“我听说,与其胡乱送给别人东西,不如把东西丢到沟里去,我虽然贫困,但还不愿意把自己当作是丢东西的沟壑,所以不敢接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