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西藏中考题)

http://www.newdu.com 2021-12-20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15~18题。(本题共4小题,11分)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价值追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精神。体现的都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正是这种家国休戚与共的使命感、责任心。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助力中华文脉薪火相传。
    ②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倚靠,家与国从来都不会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支撑。
    ③爱国先爱家。古代选拔官员。注重的是“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正所谓,“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在家尽孝、家道和顺,当一个人“私德”无瑕疵,才经得起考验和诱惑,担得起大任和重托。
    ④爱国更爱家,没有国,家又如何圆满?“家就是岛,岛就是国,我会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王维才和妻子王仕花守卫开山岛32年,“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充分诠释出许党报国的心中大爱。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走向爱国爱民、匡扶天下,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小家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和谐,让国家更加昌盛。
    ⑤家庭建设满怀“国富民强”之心,国家建设托举“家国天下”之志,家国情怀所通达的,正是万家灯火、国泰民安。浓烈的家庭亲情贯穿于炽热的国之大爱,激发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勤于实干、善于作为的不竭动力,这样的家风令人赞赏。今日之中国,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号角吹亮,全面小康越来越近,改革开放气势如虹,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圆梦的舞台无比广阔,呼唤每个人、每个家庭奋发进取、勇做新时代追梦人。
    ⑥'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印刻在每个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我们骨子里永不改变的血脉基因。
    15、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
    16、请分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3分)
    17、请简要分析②~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
    18、下列事例最适合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28岁的志愿军战士杨根思,率领全排士兵与美军激战,击退敌人8次进攻,坚持到最后一刻。
    B、卓嘎、央宗姐妹扎根在祖国边陲,几十年如一日续写着从父辈开始的“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守边故事。
    C、杭州一外卖小哥在街头看到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马上停下电瓶车,搀扶着老人过马路。
    D、卓玛从小梦想成为优秀的特种兵,后来以新兵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女子特战队。她认为,只要人不倒下,就要坚持下去。
    答案:
    15、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家国情怀(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16、运用了道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历史先贤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与家国紧密相连)的观点。
    17、首先论证了家与国的关系,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倚靠,它们相互联系;其次列举古代选拔官员注重家风的例子(举例论证),证明了“爱国先爱家”这一观点;最后论证了爱国更爱家、有国家才能圆满的观点。
    18B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