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5分)散文阅读。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日》节选 沈从文 (1)小船去辰州还约三十里,两岸山头已较小,不再壁立拔峰,渐渐成为一堆堆黛色与浅绿相间的邱阜,山势既较和平,河水也温和多了。两岸人家渐渐越来越多,随处可以见到毛竹林。山头已无雪,虽尚不出太阳,气候干冷,天空倒明明朗朗。小船顺风张帆向上流走去时,似乎异常稳定。 (2)但小船今天至少还得上三个滩与一个长长的急流。 (3)大约九点钟时,小船到了第一个长滩脚下了,白浪从船旁跑过快如奔马,在惊心眩目情形中小船居然上了滩。小船上滩照例并不如何困难,大船可不同了一点。滩头上就有四只大船斜卧在白浪中大石上,毫无出险的希望。正当我那只小船上完第一滩时,却见一只大船,正搁浅在滩头激流里,只见一个水手赤裸着全身向水中跳去,想在水中用肩背之力使船只活动,可是人一下水后,就即刻为水带走了。在浪声哮吼里尚听到岸上人沿岸喊着,水中那一个大约也回答着一些遗嘱之类,过一会,人便不见了。这个滩共有九段。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 (4)小船上第二段时,河流已随山势曲折,再不能张帆取风,我担心到这小小船只的安全问题,就向掌舵水手提议,增加一个临时纤手,钱由我出。得到了他的同意,一个老头子,牙齿已脱,白发满头,却如古罗马人那么健壮,光着手脚蹲在河边那个大青石上讲生意来了。两方面皆大声嚷着而且辱骂着,一个要一千,一个却只出九百,相差那一百钱折合银洋约一分一厘。那方面既坚持非一千文不出卖这点气力,这一方面却以为小船根本不必多出这笔钱给一个老头子。我即或答应了不拘多少钱皆由我出,船上三个水手,一面与那老头子对骂,一面把船开到急流里去了。但小船已开出后,老头子方不再坚持那一分钱,却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自动把背后纤板上短绳,缚定了小船的竹缆,躬着腰向前走去了。待到小船业已完全上滩后,那老头就赶到船边来取钱,互相又是一阵辱骂。得了钱,坐在水边大石上一五一十数着。我问他有多少年纪,他说七十七。看他那数钱神气,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着,这人给我的印象真太深了。但这个人在他们看来,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 (5)小船上尽长滩后,到了一个小小水村边,有母鸡生蛋的声音,有人隔河喊人的声音,两山不高而翠色迎人。许多等待修理的小船,皆斜卧在岸上,有人在一只船边敲敲打打,我知道他们正用麻头与桐油石灰嵌进船缝里去。一个木筏上面还搁了一只小船,在平潭中溜着。忽然村中有炮仗声音,有唢呐声音,且有锣声;原来村中人正接媳妇。锣声一起,修船的,放木筏的,划船的,都停止了工作,向锣声起处望去。 (6)下午二时左右,我坐的那只小船,已经把辰河由桃源到沅陵一段路程主要滩水上完,到了一个平静长潭里。天气转晴,日头初出,两岸小山作浅绿色,山水秀雅明丽如西湖。船离辰州只差十里,过不久,船到了白塔下再上个小滩,转过山姐,就可以见到税关上飘扬的长幡了。 (选自《湘行散记》,有删减) (1)简析第(2)段加点的“但”的作用。 (2)第(3)段划线部分,作者客观冷静地叙写了一幕惨剧,有人说作者的冷静近于冷漠。作者为什么这样不动声色地叙写?谈谈你的理解。 (3)联系前文内容,赏析第(5)段划线处的环境描写。 (4)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老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3.(15分) 答案: (1)“但”字表明“我”的小船之旅并非表面看来这般异常稳定,也为下文目睹水手因拯救船只搁浅意外死亡和近八十岁的老水手为生存执着努力的故事作铺垫。 (2)这幕惨剧指“水手死亡”,这在船上人看来太过平常。作者不动声色的叙写,正是为了真实地说明这里工作的危险和水手丧命之事出现之多,流露出作者对水手们悲苦生活状态的同情。 (3)划线句与首段作者小船向上流走之前的环境描写遥相呼应,这种喧闹热闹的描写渲染了和平安宁的氛围,也表现出了船上的众人在渡过危险的长滩与急流后的轻松愉快。 (4)①体格健壮,生命力旺盛。表现在:他年近八十“却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在干冷的天气里光着脚谈生意;“见小船已开出后”,“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②对于生存努力而执着。表现在:他冒着寒冷同掌舵水手讨价还价,希望多挣钱;在讨价还价无望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要求,自动拉纤;数钱时神气活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