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7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勉①虽居显位,不营产业,家无蓄积,俸禄分赡亲族之穷乏者。门人故旧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子孙才②也,则自致辎軿③;如其不才,终为他有。”尝为书诫其子崧曰:吾家世清廉,故常居贫素,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④,非直⑤不经营而已。薄躬⑥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⑦……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又云:“遗子黄金满籝⑧,不如一经。”详求此言,信非徒语⑨。吾虽不敏,实有本志,庶得遵奉斯义,不敢坠失…… (《梁书•徐勉传》,有删改) 【注释】①勉:徐勉,南朝梁武帝时人。②才:有才学,有本领。③辎軿(zī píng):车辆。这里比喻财富、官职。④所未尝言:从来都不曾提过。⑤直:只是。⑥躬:自身。⑦可谓备之:可以说是什么都有了。⑧籝(yíng):竹箱之类。⑨徒语:空话。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5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者不可得兼 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贤者能勿丧耳 丧:___________________ (4)终为他有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如一经 经: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 18.【甲】文中的“本心”指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本志”指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9.【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阐述观点时都使用了对比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三)16.(1)同“避”,躲避。 (2)都,同时。 (3)丧失。 (4)被。 (5)技术,知识,经验。 17.(1)所以人们想要的有超过生命的,人们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 (2)古人说过“把清白留给子孙,不也很丰厚吗”。 18.舍生取义之心 以清白遗子孙 19.示例:【甲】文画线句子以从前和现在截然相反的做法做对比,鲜明有力地论证了“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做法是丧失了本心,从而证明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乙】文把别人和自己留给子孙的东西做对比,强调留给子孙清白的原因和重要性。 【乙译文】徐勉虽然官位显要,却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什么积蓄,所得的薪俸实物,都分送赡养亲族中穷困贫乏的人家。他的弟子和老友们曾善意地劝导他(要为家人考虑)。徐勉回答说:“别人给子孙留下的是财物,我给子孙留下的是清白。子孙们有才干,那么他们自己会创造出财富;如果他们没有一点本领,(即使留给他们一大笔财产)最后还是归于别人。”(徐勉)曾经写信告诫他的儿子徐崧:我家世代清廉,所以家境一直贫寒。至于家产这类事情,从来都不曾提起过,不仅仅是不经营而已。我的底子薄没有背景,仅是机遇好,慢慢有了今日的尊官厚禄,可以说是什么都有了……古人说过“把清白留给子孙,不也很丰厚吗”。又说:“给子孙留下满箱的黄金,倒不如培养他们有知识有技术。”细细地琢磨古人说的这些话,确实都不是空话。我虽然没有多大才能,却有一定主见,只要能够做到古人所说的话,我是不会有一点放松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