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杭人游湖,是夕好名,逐队争出。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①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②喝道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③舟近岸。断桥石磴④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⑤。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有删改) 注:①魇:在梦中惊叫。②皂隶:差役们。③舣(yǐ):停船靠岸。④石磴:石阶。⑤靧(huì)面:洗脸。指湖面恢复明净。 1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7.下列对语段(一)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是一篇游记,开篇写出了雪后西湖宁静清远的景色,一个“绝”字从冰天雪地、万籁无声中透露出寒意,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B.第①段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视线由近到远,景物由大到小,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音之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 D.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写西湖雪景。即未游西湖时,先概括描写雪后的寂寥凄清;游西湖时,写西湖全景;最后以动态式具体勾勒,结构完整,笔调淡雅流畅。 18.找出语段(二)中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的句子,并分析语段(一)(二)运用这种手法有何共同作用。(4分) 答案: 15.(1)消失 (2)尽力 16.(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17B 18.句子: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2分)共同作用:运用白描手法,精练、形象地写出了雪后、月夜的奇景,创造出人与自然合而为一的美好境界。(意思对即可。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