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辨析的八种方法 1.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例1.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平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解析:成语“星罗棋布”的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散布的范围很广,而“几座白色的油井房”则说明很稀少。这样二者的意思刚好相反,相互矛盾,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2.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2.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又无系统的训练,小张的工作总是千疮百孔,很让领导和同事无奈。 解析:成语“千疮百孔”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它本来比喻破坏很严重或弊病很多,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工作失误,词义过重,夸张失度。 3.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例3.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解析:成语“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做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通,是个贬义词,而本句主要意思是赞扬同学的出从口才,显然该成语不符合该句语境。 4.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例4.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解析:成语“滔滔不绝”是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其适用对象是“人”,这里用来描述汽车,显然是不恰当的。 5.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例5.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解析:成语“行云流水”是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很自然,就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不受拘束,而句中由于望文生义,把它理解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色,显然与语意不符,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6.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 例6.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我们合理运用统筹方法,就会事倍功半。 解析:成语“事倍功半”的意思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中却把它跟其语素位置不同、语意也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7.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 例7.当我国羽坛健儿在今年的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解析:成语“振聋发聩”的意思是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而该句在使用中,只断取了“振聋”的意思,却抛弃了“唤醒糊涂的人”之义,从而导致误用。 8.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例如: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解析:成语“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与后面的“笑了起来”意思雷同,所以纯属多余。 总之,我们在解答成语使用试题时,一定要认真审视句意,根据句意来判断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同时,在日常读书和写作中,要注意正确使用成语,碰到拿不准的,就得勤查词典,这虽是笨功夫,但不失为最有效的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