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聪颖(yǐng) 篆(zuàn) 休祲(jìn) 箪(dān)食壶浆 B.愧赧(nǎn) 纶(guān)巾 拘泥(ní) 屏(bǐng)息敛神 C.菌(jùn)子 娉(pīng)婷 发怔(zhèng) 间(jiān)不容发 D.翘(qiáo)首 绸缪(móu) 肉糜(mí) 笔耕不辍(zhuì)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凝视 默契 锐不可当 自出心裁 B.蓦然 气慨 雕梁画栋 郑重其事 C.狼籍 喧哗 走投无路 恍然大悟 D.婆娑 停滞 消声匿迹 殚精竭虑 3.下列画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一书,作者通过冷静传神的刻画,寥寥数语便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 B.过去见一位作者外出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轻描淡写,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C.山陡谷深,悬崖万丈,涛声轰鸣,一根索子扯住两岸石壁,此情此景令牛马战战兢兢,而马帮汉子们却无所畏惧。 D.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短视频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19年,中国人平均每天刷短视频约38分钟左右。 B.在戏剧表演前,司职导演的人要深入理解剧本的主题,仔细阅读剧本和相关材料,并对演出做出整体设计。 C.我们鉴赏文艺,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所以只要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D.南飞的大雁们知道,从黎明时分到夜幕降临,无论是在沼泽地还是在池塘边,都有无数瞄准它们的猎枪。 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语文教师,面对的是自以为的“已知者” ②所以语文教师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 ③自然科学教师的权威建立在使学生从未知到已知 ④如果不能从其已知中揭示未知,指出他们感觉和理解上的盲点,将已知转化为未知 ⑤再雄辩地揭示深刻的奥秘,让他们恍然大悟,就可能辜负了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A.③①④⑤② B.③①②④⑤ C.④⑤③①② D.④⑤②③①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散文《合欢树》等。因长期与病魔抗争,他的作品带有特殊的气质。 C.郭沫若1942年创作的历史剧《屈原》,只写了屈原一天的生活经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剧共分五幕,我们课本节选的是该剧本第五幕的第二场。 D.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1835—1910)在《等勃朗峰》一文中,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用多变的笔法,妙趣横生地记叙了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 7.对下面这首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词一开头即写梦中所见景象,上片前两句词人借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等意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這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B.“仿佛”以下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在幻想的境界中,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的天帝。 C.下片开头“报”字紧承上片“问”字而来。答语中既有对日暮途穷的叹息,又有对自己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的嗟怨,幽怨凄侧,深得婉约词风三昧。 D.“九万里”以下三句写出词人希望自己能像大鹏一样远走高飞,化用了《庄子·道遥游》中的典故,反映出词人对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篆(zhuàn)章; B.拘泥(nì); D.笔耕不辍(chuò)。 故选C。 2.A 【解析】 【详解】 B.气慨—气概; C.狼籍—狼藉; D.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故选A。 3.B 【解析】 【详解】 A.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形容议论、见解深刻。 B.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此处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C.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D.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故选B。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大约”和“左右”语义重复,应删去其一; B.语序不当,应将“深入理解剧本的主题”和“仔细阅读剧本和相关材料”调换位置; C.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只要”改为“只有”。 故选D。 5.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语段论述的观点是语文教师应使学生从已知到未知,③①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把自然科学教师和语文教师做对比,引出语段话题,故应放在开头;④⑤两句具体论述为什么要使学生从已知到未知;②句总结上文,应放在最后。故选A。 6.B 【解析】 【详解】 《我与地坛》不是小说,是随笔散文。故选B。 7.C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