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故乡》知识点详解

http://www.newdu.com 2020-08-19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初三的学习已经紧锣密鼓的开始了,初三的语文该怎样学?小编整理了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 故乡》知识点详解,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第14课《故乡》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许多本杂文集,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二、故事背景
    《故乡》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十年后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辛亥革命虽然赶跑了一个皇帝,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作者回乡期间,耳闻目睹了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社会中求索了几十年,于是写出了悲凉沉郁的《故乡》这篇小说。
    三、理解词义
    1. 阴晦:阴沉昏暗。
    2.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3.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这里指瘦弱。
    4. 愕然:吃惊的样子。
    5. 鄙夷:看不起。
    6. 嗤笑:讥笑。
    7. 大抵:大概。
    8.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9. 恣睢:放纵,放任。
    10.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5):描写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时的复杂心理,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一部分(6-77):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刻画了闰土与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
    第三部分(78-88):我”怀着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而消沉、悲观,而是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下一代。
    五、问题归纳
    1. 简析课文第二段故乡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 
    “阴晦”“冷风”“苍黄”“横”等字词形象地渲染出故乡沉寂、荒凉、死气沉沉的景象。“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仿佛使我们置身于深冬季节的原野,“苍黄的天”已使人感到压抑,远近村落又那么荒凉,更令人产生忧虑不安的感觉,而一个“横”字则更把一片荒凉的景象尽现,它们个个如同僵卧在严寒中一样,突出了故乡的“没有一些活气”。作者只寥寥几笔就写出了旧中国农村日益凋敝的面貌。
    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迎”“飞”两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迎”“飞”用词准确,符合人物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写出了两种不同年龄层次人物生命的活力的差异。“迎”字写出了母亲盼望“我”归来的急切心情,“飞”运用拟物修辞,既写出了孩子的活泼可爱,又写出了侄儿见到亲人的喜悦心情。
    3.“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母亲又高兴又凄凉的心情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高兴”与“凄凉”这两个词写出了母亲内心复杂的情感,“高兴”是因为见到了久别的儿子,“凄凉”是因为要离开故乡远行了。
    4.第15—28段塑造了少年闰土怎样的形象?
    这部分文字塑造了少年闰土活泼健康、聪明能干、口齿伶俐、见多识广、热情纯真的小英雄形象。
    5. 课文12-30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插叙。这部分文字塑造了少年闰土活泼健康、动作干炼、能言善说、见多识广、有勇有谋、热情纯真的小英雄形象。插入少年闰土和“我”友谊片断,表现了“我”和闰土纯真亲密的朋友关系,与下文两人的隔膜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
    6. 课文第12段写“我”记忆中的故乡的图画,这幅图画有什么特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第12段描绘了一幅“月夜刺猹图”,记忆中的故乡美丽动人,色彩明快;作者用美丽的景物作为少年闰土形象的烘托,同时它也是作者理想中故乡的象征,与现实中萧条冷落的故乡形成鲜明的对比。 
    7. 闰土脸上“欢喜”和“凄凉”两种不同的神情同时出现是否矛盾?这里对闰土的描写刻画出闰土怎样的形象? 
    不矛盾。闰土见到阔别多年的儿时好友,自然高兴,所以“欢喜”;但二十多年的世态炎凉,以及贫困、窘迫的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所以脸上又现出“凄凉”的神情。表现了闰土见到儿时朋友的复杂心情。“动着嘴唇”“终于恭敬起来”说明闰土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封建等级观念最终战胜了少年时的纯真友情。一个满含愁苦、愚钝麻木的中年闰土的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
    8. 为什么“我”听了闰土的称呼后“似乎打了一个寒噤”?
    “老爷”这一称呼表明“我”与闰土少年时代建立起来的纯真友谊已被森严的封建等级观念所取代。“我”内心感到悲凉、凄冷,因此“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
    9. 你认为这“厚障壁”指什么?为什么是“可悲”的? 
    指的是一种人的观念、地位、生活环境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文中是借喻的说法。“可悲”在于这样的“厚障壁”在生活中近于“合理”地存在着,而且也是精神上、伦理上难以打破的。
    10.在71自然段中,中年闰土与“我”对话中,多次使用省略号,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在这短短的一段话中,作者连用四处省略号,不仅写出了中年闰土反应呆滞,头脑已被痛苦塞满,讲话吞吞吐吐,更有助于刻画中年闰土——木偶人的形象。这与口齿伶俐的少年闰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1.“他只是摇头,脸是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石像一般”运用明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出闰土内心的不平却又无力反抗,在看不到希望中变得迟钝、麻木的形象。生活的重担将闰土压得沉默寡言了,这与“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的少年闰土形成鲜明的对比。
    12.怎样理解“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这句话? 
    这里的“高墙”是借喻。因“我”对故乡的期望与故乡的现实相去甚远,因“我”与故乡的人们有较大的隔膜,所以“我”感到四面仿佛都是“高墙”。此句充满哲理,极好地深化了主题。 
    13.“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中“模糊”与“清楚”是否矛盾,为什么? 
    “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中寄托了对美丽故乡的回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清楚”是说追求的目标是清楚的,“模糊”是因为故乡的现实使“我”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正因为这些“我”所以感到“悲哀”。
    14.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两句话的理解。
    作者把希望比作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去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这两句话升华了主题思想,给人以鼓舞。
    六、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对“我”回故乡搬家的见闻感受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严重隔膜,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衰败,农民极度贫困的现实,揭示了导致农民贫困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彻底否定和对新生活的殷切希望,召唤人民群众共同为实现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七、课外知识
    文体知识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塑造人物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分类(篇幅):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