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共计16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 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解释下面黑体字词的意义(4分) (1)阅:___________啮: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3.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16分) 11、(1)经过,过了;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指科学研究的一门学科;事物的道理,规律 12、(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13、 三种: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14、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