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英法联军的进攻,两广总督叶名琛不作战守准备,在衙门里梦想请神仙下界的主意。临战又不肯抵抗,甚至下令“敌船入内”也“不可发炮还击”,以至广州很快失陷。叶名琛也作了俘虏,被解往印度。时人讥讽他为“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如此疆臣,如此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 广州陷落后,广州附近人民自发组织起来打击敌人,使侵略者惊恐万状。(布置学生阅读小字部分。) 二、英法联军进攻天津 1.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天津 为了更快达到侵略目的,英法决定迅速北上,迫近清政府的统治中心,逼清政府就范,于是,英法联军除留一部分守广州外,其余军队于1858年乘舰北上,至天津白河口。美俄公使随联军同往,借“调停”之名,伪装“中立”。5月20日,英法侵略军突然向大沽炮台攻击。大沽炮台陈旧落后,防务松弛,守将逃跑很快被联军攻占。接着侵略军又攻陷天津,扬言进攻北京,本来就没有抗敌决心的清政府慌作一团,咸丰帝慌忙派人与英法议和。6月初,谈判开始,英法代表骄横要挟。俄、美扮演“调停人”角色从中渔利。在俄美英法的威逼利诱下,清政府终于先后与四国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 2.《天津条约》 请学生诵读《天津条约》内容。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看看它们与《天津条约》有哪些相似与不同?(思考,暂不作答)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退出天津。清政府暂时得到“安宁”。英法资产阶级虽已通过《天津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但欲壑难填,他们远不满足从中国攫取的利益,叫嚷:“条约中有关商务的条款不能令人满意”,蓄意利用换约时机,向中国勒索更多特权。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大沽之战 (找学生朗读课文有关大沽之战的小字。) 大沽之战英法惨败的消息传到英法国内,英法资产阶级恼羞成怒,叫嚣:“大不列颠应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应该教训中国人重视英国人,英国人高出于中国人之上,应成为中国人的主人”。1860年春,英、法组织新的侵华远征军,出动舰船200余艘,军队25000多名,于7月底闯到大沽口外准备发动进攻。面对英法两国扩大战争之势,清政府的腐败再次暴露出来,幻想与英法议和,不但未加强大沽防务,反而减弱防守,以示和谈诚意。此时,俄国公使表面保持“中立”,暗中却向英法提供了“北塘毫无戒备,尽可进攻”的情报。8月1日,联军在北塘登陆,攻占大沽、天津。9月初,联军向通州推进。清政府派人到通州求和,谈判破裂。9月21日敌军进攻通州八里桥。清军“奋不顾身,齐声大呼杀贼,进如山倒”。而主帅僧格林沁等撤队逃跑,使全军动摇,八里桥失守。22日,咸丰仓皇出奔热河,留下他的异母弟恭亲王奕訢向侵略者求和。10月5日侵略军到达北京城下,6日进犯圆明园,13日控制了北京。 3.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占地面积约5200亩,周长近10公里,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150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风景秀丽集中外园林艺术之大成。如:长春园最北边有一组西式宫殿建筑西洋楼,是乾隆时期根据西方传教土郎世宁的设计,由中国匠师精心建造的。西洋楼景区的“大水法”和“远瀛观”系由白石砌成,虽为欧式建筑,但揉合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中西合壁,堪称一绝。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的皇家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园。西方誉之为“万园之园”是当之无愧的。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这群贪婪凶残的强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一个英国军官,第一次抢到一个缕金花盆,盆中栽着一株高1英尺的黄金树,树上挂着以红玉为核心的蓝宝石果子。他将抢到的宝物,装了七大筐,归为己有。第二次,他又抢到一座7英尺高的金塔和大批宝物。在疯狂抢劫之后,18日,英国公使额尔金童命令几千名侵略军在园内四处放火。大火接连三天不熄,黑色的云团笼罩在整个北京上空,烟灰一直飘到10多公里外的北京城内,圆明园竟成一片废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