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地区11-12学年历史学科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课堂达标测试题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达标试题A卷 1你认为九一八事变纪念馆应该建立在下列哪座城市最合适( ) A.北京 B.上海 C.沈阳 D.南京 2. 如果你来编写课本剧《西安事变》,代表中共出席谈判的人物是( ) A.周恩来 B.张学良 C.蒋介石 D.毛泽东 3.中国局部抗战开始于( )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4. 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 A.张、杨的爱国热忱 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中国共产党的努力 D. 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5. 阅读下列材料: 《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我有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 初二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 知识点归纳总结及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 掌 握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 对比鉴别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异同 讨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 情感态度价 值 观爱国情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民族团结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工作,实现了西藏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必须加以珍惜 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联系与区别;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①决定了新中国的国家象征有: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为纪年方法。③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1994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3、国旗的象征意义是: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4、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54门礼炮齐鸣28响: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3)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6、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谈判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获得统一。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练习: 1、P2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信号”: 民主主义革命 上溯到1840年——————→30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3年以来 旧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战争 2、根据第1页“导入框”,讨论回答: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 答: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从事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缺乏经验。进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机构。 3、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 答: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下来的。 4、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首先倡议并得到多数民主党派的支持后,由国民党政府召开的,其任务原本是要准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所以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是很快就被国民党政府撕毁。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解放战争获得基本胜利、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已经结束的历史时刻举行的,其任务就是要正式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机构,决定新中国的国家象征,产生国家政权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要领导人等。 5、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他起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6、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答: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 7—A、根据第5页“自由阅读卡•国旗的诞生”回答:国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7—B、根据第3页“动脑筋”回答: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答: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永远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学习和工作。 近现代中国首都的变迁:清政府以北京为首都,但曾经分别在1860年和1900年沦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之手。国民党政府以南京为首都(抗战时则以重庆为“陪都”),改北京为“北平”,其中南京也曾在1937年沦于日寇铁蹄之下,被屠杀30万人以上。新中国决定以北平为首都,从建国起,恢复名称为北京。 古今中国纪年方法的变化:“夏历”→帝王“谥号”(人死后由后代追封)→汉武帝之后的皇帝“年号”(在位自定)→“民国”纪年→新中国的公元纪年 8、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怎样产生新的国家机构和领导人? 答: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人为副主席。然后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政治协商成为新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则是根据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召开的,除了时间先后承继外,会议内容也是先后承继的——前者是“纲领性”的,后者是具体“执行性”的。 9、P4练一练: A(这是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决定)。 10、P5活动于探究•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起来。 1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了表示对先烈的崇敬和缅怀,还做出了什么决定?答: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12、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答: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起来。 13、新中国的成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4、西藏在什么时候和平解放?答:1951年 15、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答: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16、P5活动与探究•2:毛泽东两边的西藏代表分别是谁? 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思考并回答: (1)材料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事件? (2)请问:东北松花江上的同胞为什么会“流浪!流浪!”? (3)《松花江上》之歌唱出了东北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案:1、C 2、A 3、 B 4、B 5(1)九一八事变(2)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蒋介石下令不抵抗,日本占领了沈阳城。随后日本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们成为亡国奴,四处流浪。(3)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达标试题B卷 1. 算一算,今年是九一八事变( )周年 A.77 B.78 C.76 D.79 2. 提及电影《西安事变》,你马上联想到的一组人物是( ) A.张学良 杨虎城 B.周恩来 朱德 C.叶挺 贺龙 D.陈独秀 李大钊 3. 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华北事变出现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七七事变爆发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自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 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自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三: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自1933年4月蒋介石在南昌对围剿军将领的训话 回答:①据材料一回答,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 ②据三则材料分析,蒋介石采取这种对策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答案:1、B 2、A 3、C 4(1)不抵抗政策(2)东北三省沦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达标试题C卷 宁阳二十二中 黄萍 1. “九一八”事变后,导致东北迅速沦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日军的突然袭击 B.东北军作战不利 C.敌我力量悬殊 D.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 如果你来编写课本剧《西安事变》,代表中共出席谈判的人物是( ) A.周恩来 B.张学良 C.蒋介石 D.毛泽东 3.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是 A.1927年 B.1928年 C.1931年 D.1936年 4.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前提条件是( ) A.释放蒋介石 B.释放张学良 C.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D.交出政权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 ——蒋中正 请回答: (1)这份电文是蒋介石下达给谁的? (2)电文中所说的“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事件? (3)这份电文产生了什么后果? (4)你对蒋介石的这份电文有何感想?说说看。 答案:1、D 2、A 3、C 4、C 5(1)张学良(2)九一八事变(3)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亡 (4)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蒋介石从其阶级利益出发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导致东北三省沦亡,加剧了民族危机;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 第15课宁为战时鬼,不做亡国奴 A卷 1、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它们分别发生在( ) (1)1924年——1927年(2)1921年——1925年 (3)1937年——1945年(4)1946年——1949年 A(1)(2) B(2)(3) C(1)(3) D(3)(4) 3、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进攻上海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 变 D八一三事变 4、中国有一座城市,它因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 因30万同胞在此无辜遇难而痛恨。它就是( ) A北京 B南京 C天津 D上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