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历史 > 试题库 > 月考 >

新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期中期末考试同步练习AB卷(四套)(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6、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是( )
    A、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B、东北抗日义勇军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 D、新四军
    17、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蒋介石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
    B、张、杨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活动活动的加剧
    D、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
    18、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相比,共同特点是( )
    ①都有中国共产党领导②以青年学生为先锋③背景都是面临着民族危机④始于北京,后扩大至全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9、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的主要目的是( )
    A、消灭陈炯明反动势力,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B、推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消灭资产阶级
    C、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
    D、进一步多大国共合作的基础
    20、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A、百日维新 B、康、梁创办《万国公报》
    C、强学会的成立 D、公车上书
    21、 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资政新篇》 D、《天演论》
    22、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
    A、田汉 B、冼星海 C、聂耳 D、徐悲鸿
    23、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
    A、淞沪铁路 B、滇越铁路 C、京张铁路 D、 京汉铁路
    24、宋代以来形成的妇女缠足的陋习, 被废除
    A、戊戌变法后 B、辛亥革命后
    C、抗日战争后 D、新中国成立后
    25、郭沫若为适应抗战需要而创作的历史剧是( )
    A、《屈原》 B、《棠棣之花》 C、《虎符》 D、《雷雨》
    26、宣布中国科举制度废除是在( )
    A、1905年 B、1906年 C、1911年 D、1919年
    27、全面内战爆发是在国民党军队进攻( )
    A、中原解放区后 B、晋察冀豫解放区后
    C、大别山后 D、陕甘宁解放区后
    28、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焚毁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29、“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这首民歌中的“红头军”指的是( )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 B、宁波的黑水党
    C、徐骧组织的义军 D、刘永福的黄旗军
    30、下列关于中共七大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③讨论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④决定建立敌后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取得胜利的 ,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2. 1895年,李鸿章同日本首相____________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从此中国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_程度大大加深。
    3. ______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 召开。大会选举__________为总理。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_________》,在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 ”、“ ”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4. 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 爆发,五四运动是中国 革命的开端。
    5.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是__________战役。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 1949年4月,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江苏 到江西__________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
    三. 连线题(4分)
    1南京条约 A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2北京条约 B 割让香港岛
    3马关条约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4辛丑条约 D割让乌苏里江以东领土
    四、列举题(共17分)
    1.列举对中国社会性质影响巨大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
    2. 列举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主要阵地和主要代表人物。(5分)
    3.列举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名称和各自所起作用.(6分)
    四、材料题(第1题6分,第2题6分,共12分)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日本侵略者在旅顺疯狂屠杀我国同胞,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为掩盖罪行,日军将被害者尸体集中火化,把骨灰装进棺材里埋葬,用木牌写上“清国将士阵亡之墓”
    材料2 某日,中国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南京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用枪扫射后,弃尸江中,其中仅有两人逃生。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在近代史上日军制造的哪两起屠杀事件?
    (2)它们分别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3)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什么想法?
    2、读下列的材料,回答问题:
    “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另一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还不能不有很多顾忌。” ——毛泽东
    (1)根据上述材料,你可以判断毛泽东谈论的历史事件是 (1分)
    (2)在这个历史事件中,既然知道“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毛泽东为什么还要去呢?(2分)
    (3 )这次和谈达成什么结果?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举两个例子)(3分)
    五、问答题(17分)
    1.关于辛亥革命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种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一种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你的观点如何?(结合史实说明)(7分)
    2. 请写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开始、转折、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从这一历史事件中你受到什么启发?(10)
    八年级上学期中国历史期末跟踪测试题AB卷
    B卷 综合能力拓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1分,共30分)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尼布楚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日《马关条约》
    2、号称“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被烧毁是在下列哪场战争中?(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3、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
    C.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5、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是在( )
    A、甲午战争以后 B、鸦片战争以后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6、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入敌手,主要原因是
    A.日本为发动侵略做了长期准备
    B.东北军战斗力低下
    C.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D.伪满洲国成为日本的侵华帮凶
    7、判断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共同理由是
    A.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B.都被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篡夺了革命成果
    C.都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推动革命
    D.都是反帝反封建性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北京大学的前身:( )
    A、燕京大学 B、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太学
    9、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的是( )
    A、《申报》 B、《沪报》
    C、《苏报》 D、《时务报》
    10、解放战争中,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孟良崮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11、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来源于(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12、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
    A、陈启沅 B、徐静仁
    C、张謇 D、荣德仁
    13、“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这所学校的创办者是
    A、蔡元培 B、李大钊
    C、陈独秀 D、孙中山
    14、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就开始侵略中国,而我们把1937年七七事变作为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的原因
    A、日军进攻北平 B、事变加速了国共合作的进程
    C、二十九军奋起抵抗 D、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15、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首都后迁至
    A.南京 B.成都
    C.重庆 D.武汉
    16、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中国国民党 D、中国同盟会
    17、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以北洋军阀为斗争对象
    B.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C.都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
    D.孙中山都起了重要作用
    18、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鸦片战争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9、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建立和覆没的标志分别是
    A.东北易帜、淮海战役的胜利 B.宁汉合流、华北的解放
    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京的解放 D.四大家族形成、新中国的建立
    20、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敏浙赣革命根据地 D、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2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遵义会议 D、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22、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徐州会战
    C、平型关战役 D、百团大战
    23、以下事件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的是( )
    A、义和团大败“洋枪队” B、百团大战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台儿庄战役
    24、以下人物中西安谈判和重庆谈判均参与的是( )8、
    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若飞 D、朱德
    25、中国共产党为迎接抗战胜利召开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国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七大 D、八七会议
    26、最能够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D、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27、1905年清政府宣布的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
    A、各省建新式学堂 B、创办京师大学堂
    C、派遣留学生 D、废除科举制度
    28、在清政府“海防”和“陆防”之争中,力主加强西北边疆的防御,并收复新疆的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D、郑成功
    29、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自行设计并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 )
    A、京九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京汉铁路
    30、以下关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到照相馆照相 B.在家中看电视
    C.到电影院看电影 D.聚会时男士身着西装
    二、多项选择题(每空3分,共15分)
    1. 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割占过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A.俄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2. 下列事件与日本有关的是
    A马关条约  B山东主权问题
    C柳条湖事件  D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3. 伟大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先生于2001年10月15日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下列事件中与张学良将军直接有关的是:
    A东北易帜  B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C西安事变  D北伐战争
    4. 下列那些节日的产生与中国近、现代史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关
    A端午节 B劳动节
    C青年节 D建军节
    5. 下列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
    B.电影和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行
    C.照相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
    D.传统的社会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三、识图知意:
    根据下列提供的近代史上不同时期出现的书名、报刊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材料三
    材料四
    (1)请分别指出上述书籍、报刊的著作者(创办人或机构)。(4分)
    (2)材料1、材料2、材料3、材料4倡导的主要思想或主张分别是怎样的?(4分)
    (3)对上述材料倡导的思想或主张,谈谈你的认识。(2分)
    四、材料分析题(16分,每题8分)
    1、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史研究》登载文章说:“回顾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人们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
    ——《近代史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横线上填写三次历史事件。(3分)
    (2)选择其中某一历史事件说说该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好吗?(7分)
    2、阅读下列材料: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是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不触及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那些重大历史事件?
    “不触及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
    “改良主义运动”:
    “旧式的农民战争”: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
    (2)“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
    “新的社会力量”:
    “先进理论”:
    (3)概括指出“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
    五、问答题 :
    1、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两度发动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取得了完全胜利。请分析这两次战争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遭受哪两次重大挫折?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挽救革命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