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配伍选择 ① 百万雄师过大江( )A.林彪、罗荣桓 ② 三大战役( ) B.南京解放 ③ 挺进大别山( ) C.《双十协定》 ④ 重庆谈判( ) D.刘邓大军 ⑤ 辽沈战役( )E.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三、读史有感 刘邓大军于8月7日,突然甩开敌人,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8月17日涉过了黄泛区(黄泛区宽约八九十里,积水污泥没膝)。8月23日,在强渡汝河时,我军以无比的英勇杀出一条血路,用木板、高粱秆等作渡江工具,刘伯承不顾炮火,亲临先头部队指挥所,终于打破了蒋军的堵截,胜利渡过了汝河。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对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了怎样生动的比喻? (2)讲讲这一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四、材料解析题 “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这句充满信心的预言是谁说的?结合《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说一说“打败他”的理由。 五、史海拾贝 讲一个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并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B 4.C 5.B 6.C 7.D 8.C 9.A 10.A 二、配伍选择 ① 百万雄师过大江(B )A .林彪、罗荣桓 ② 三大战役(E)B .南京解放 ③ 挺进大别山(D )C .《双十协定》 ④ 重庆谈判(C )D .刘邓大军 ⑤ 辽沈战役(A )E.国民党军队主 力基本被消灭 三、读史有感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毛泽东认为,蒋介石把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攻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2)1947年夏,刘邓大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 四、材料解析题 (1)毛泽东 (2)在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积极支前,支前民工累计达543万人,他们用肩挑、车拉、驴驮、船运等方式,向前线运送9.6亿斤粮食,运送武器弹药,救护无数伤员。陈毅曾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在解放战争中,人民群众的积极支前,是打败蒋介石的重要因素。 五、史海拾贝(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