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他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是剪掉辫子与清廷彻底决裂的第一人。他是( ) A.孙中山 B.魏源 C.林则徐 D.严复 13.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当时上海的报纸是( ) A.《民报》 B.《中外纪闻》C.《申报》 D.《时务报》 14.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 15.辛亥革命后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但是人们至今还可以看见出生于辛亥革命后的“小脚老太”这说明( ) 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B.辛亥革命的成果值得怀疑 C.废止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D.传统旧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16. 《申报》是我国早期的报纸。通过当时这份报纸,我们可能看到的内容有( ) ①谭嗣同英勇就义 ②《马关条约》的评论 ③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④某照相馆刊登一则广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①“大人”,你何时回来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③“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 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在旧社会,女人的“三寸金莲”被形容为“小脚一双,泪水一缸”。这种现象被改变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9. 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他们可能看到中国人( ) ①乘火车探亲访友 ②坐轮船出国留学 ③陪朋友看电影 ④陪家人看电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2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的报纸创刊于哪一年?创办地点在哪里?它主要刊载什么内容? (2)图二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字是什么?在当时该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什么书籍? (3)今天你用的哪一种工具书是图二这一出版机构出版的?(举一例即可) (4)以上大众传媒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