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历史 > 试题库 > 月考 >

初二历史复习资料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基础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年级上)(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8.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落后的习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缠足
    B.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
    C.取消“先生”、“君”之类的称谓
    D.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8.C点拨: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有:颁布了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辫子,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9.近代文化生活的变化是由于( )
    ①照相 ②电视 ③电影 ④报纸的传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C点拨:电视传入中国的时间要比照相、电影、报纸的传入晚几十年。
    10.近代中国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
    A.书籍 B.电影 C.电话 D.报纸
    11.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创办商务印书馆 ②凇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③〈申报》创刊 ④甲午中日战争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③①④
    11.B点拨;本题是对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历史事件的考查,最早的是1872年的《申报》创刊,最晚的是1897年的创办商务印书馆,可排除A、D项,再就是凇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要早于甲午中日战争,政选B项。
    12.(探究开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修筑了吴凇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客运铁路。这条铁路的修建事先没
    有得到清政府的同意,运行不久,火车又轧死了人。清政府遂以28万两白银赎回铁路,随即拆毁,将铁轨抛入大海。
    材料二 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义和团揭贴
    材料三 要想富,先修路。
    ——当代一句流行语
    请回答:
    (1)从中国的第一条铁路的命运和义和团的揭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铁路的什么态度7
    (2)说说铁路和轮船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以后,产生了哪些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人们的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2.(1)反对的态度。(2)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3)由反对到倡导修路的变化。主要原因是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认识到现代化交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点拨:第(1)问从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中可得出结论。第(2)(3)两问从教材叙述中不难得出答案。
    13.(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周刊词
    根据上述材料,想一想,《申报》登载的内容都有哪些?其编辑特点是什么?
    13.内容包括:国家的政治大事、风俗变迁、中外交往,还有商业、贸易和一切可惊可愕可喜的事情等等。《申报》特点是:内容丰富;新闻量大。范围广,真实可信,通俗易懂;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新闻的同时增长见识,吸取经验。
    点拨: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申报》登载的内容从材料中开头一句话即可归纳得出,其编辑特点则要通读材料,弄懂材料大意后才可以归纳出来,所谓“文史不分家”,在本题得到很好的体现。
    14.阅读下列材料:
    乘火车、坐飞机外出旅游,照上几胶卷的影照,今天已经不再是稀奇事了。用电话、电脑交流信息,联系友谊,也已成为“家常便饭”。爸爸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类图书杂志,还有各家报纸……爸爸妈妈还常带我去逛超市,看电影……
    请回答:
    (1)这段话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哪些重要内容?又有哪些是在近代社会生活中发展而来的?
    (2)你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说明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举出三种以上)
    (3)电信部门经常打出“千里‘音’缘一线牵”的广告,请你做一项调查:当今人们快速传递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并列举出各自的利弊。
    14.(l)坐火车、乘飞机、旅游、照相、打电话、使用电脑网络、读书、看报刊、逛超市、看电影等。其中,乘火车、照相、读书、看报、看电影等属于从近代社会生活中发展而来的。(2)使用各种电器,到银行存款,预防各种疾病等。(3)有打电话、网络通讯等,其中固定电话很便宜,但无法携带;手机最方便,但费用较高,尤其是漫游费用较高;电脑网络快捷,但不普及。
    点拨:本题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题目,只要经常注意观察周边的社会生活现象,就可解决本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地上有铁路联系各地,好比人身上有血脉流通一样,手脚灵活,脑瓜敏捷……没有修筑铁路的国家,就好比中风麻痹的病人,半个身体不能动,行动不灵便。这样,如果外国人入侵,各地互相无法救援,只能任凭其欺侮凌辱,无法抵御。
    请回答:
    (1)在这段话中,郑观应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反映了中国人在哪方面已经发生变化?
    (2)此材料体现了铁路在哪方面的重要作用?
    (3)清政府有了自己的铁路,也没能抵挡住外国的侵略,这是为什么?
    15.(1)主张中国修建自己的铁路。反映了中国人思想观念和生活观念的变化。(2)国防建设。(3)清政府腐败卖国,即使有好的防御设施,也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甚至会被敌人利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