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清末民初的新景观 夯实基础典型题 l.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你认为可能被称呼为 ( ) A.老爷 B.先生 C.大人 D.陛下 2.中山装和西服取代翎顶补服成为官员的礼服始于 ( ) A.鸦片战争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 3.中国近代开始改变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是在 ( ) A.洋务运动后 B.新文化运动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4.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他会要求别人称呼自己为( ) A.老爷 B.大人 C.先生 D.陛下 5.民国初年,最具特色的服装是( ) A.西服 B.旗袍 C.中山装 D.唐装 6、下列行为违反了民国规定的是( ) A、禁止缠足 B、两人见面互相称君 C.两人见面握手问好 D.见面时行跪拜礼 7、“留头不留发”和“留发不留头”的斗争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民国时期 8. 照相术传入中国是在 ( ) A.19世纪30年代后 B.19世纪40年代后 C.19世纪50年代后 D.19世纪60年代后 9.电影传入中国是在 ( ) A.1895年 B.1896年 C.1905年 D.1906年 10、近代文化生活的变化是由于的传入( ) ①照相 ②电视 ③电影 ④报纸的传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1.孙中山主张革除清朝“老爷”“大人”之类的官场称呼,主要是因为它( ) A.不符合民主共和制度下人人平等的要求 B.不能真实地反映官员的职务 C.不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D.“先生”、“君”是我国固有的称呼 12.长期在中国流行的跪拜礼被废除,因为这种礼仪 ( ) A.野蛮粗暴 B.复杂繁琐 C.与西方差别太大 D.有损人格 13.下列哪种情况在民国成立后不会发生( ) A.人们已经开始在电影院里看电影 B.一些妇女开始穿高领服装 C.青年在照相馆照相留念 D.人民抵制政府剪辫子,男子依然普遍留长辫 创新题 14.以下关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到照相馆照相 B.在家中看电视 C.到电影院看电影 D.聚会时男士着西装 15、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 ( ) ①坐轮船、火车 ②使用洗衣机 ③照相、看电影 ④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要准备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展”,你认为不可能收集到的历史照片是( ) A、慈禧太后的生活照 B、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的留影 C、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留影 D、重庆谈判时国共双方的合影 17.诊断题 小刚写了一篇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下列的情景: 这是1915年的一个相当富裕的家庭,男主人留着长辫,身着笔挺的中山装。他正在收听广播,广播中正在报道当时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的情况和五四运动的情况。女主人身着旗袍,穿着高跟鞋,正在沙发上打有线电话,约朋友下午一起去看获奖影片《渔光曲》。 小天看过这篇文章后说小刚写错了。请你帮助小刚找出文章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1)错误( ) 理由 (2)错误( ) 理由 (3)错误( ) 理由 (4)错误( ) 理由 (5)错误( ) 理由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国肇兴,五族共和,‘老爷’‘大人’之称久经淘汰,乃不谓公堂会审之时,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曾无一言相告诫。”无独有偶,家中雇佣的佣人仍然以“少爷”“老爷”“老太爷”称呼主人。 回答: (1)材料中的“民国”建立于哪一年?属于什么性质的政权?最后结果怎样? (2)“五族共和”的最主要的表现是什么?“大人”“老爷”的称呼最为流行是在哪个朝代? (3)你认为上述材料说明了称谓改革中的什么问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民国初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了“剪辫令”,规定所有男子自法令颁布之日起20天内一律剪去辫子,逾期不执行者,以违法论罪,于是革命军走上街头为群众剪辫子,全国立即掀起一股剪辫热潮,但也有一些守旧分子不愿剪辫,并扬言:“身体、头发、肌肤都是父母给的。头可断,发辫绝不可剪。” 请回答: (1)孙中山下令剪辫对不对?为什么? (2)那些不剪辫人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3)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