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 )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8、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破“四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这些做法应当发生在( )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整风运动时期 9、邓小平同志指出: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0、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其表现有( ) ①由上海蔓延到全国的“一月风暴” ②刘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 ③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逮捕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思维拓展材料: 刘少奇冤案 刘少奇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59年始任国家主席。1969年作为国家主席的他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为了加害刘少奇,给他罗列了 “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这几个罪名是怎么由来的呢? 原来,负责网络罪名的专案组就秉承林彪、江青、康生等人的意旨,煞费苦心,深挖刘少奇的过去,终于找到“叛徒”“内奸”“工贼”这三条可怕的罪名。 “叛徒”的由来:1925年11月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上海总工会负责人的刘少奇因病回湖南养病,12月16日,在长沙文化书社被长沙戒严司令部逮捕。消息传出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各地工会、等纷纷通电谴责湖南省长、军阀赵恒惕,湖南学生团体及刘少奇亲友同乡也奔走援助,要求释放刘少奇。1926年1月16日,赵恒惕不得不将刘少奇释放,2月19日,刘少奇到了广州。就这么一件事,竟被说成是刘少奇叛变出狱,再奉赵恒惕的密令到广州的! “内奸”的由来:1927年4月3日,驻汉口日本水兵屠杀中国民众,刘少奇代表工会参与交涉,提出“先不要打日本人”,以利于谈判斗争,这事则被诬陷为“为日寇保镖”;6月,武汉汪精卫政府叛变,党中央为保存实力,决定自动解除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刘少奇曾代表工会去执行此事,这也被歪曲为“破坏革命”的“内奸”活动。 “工贼”的由来:1929年刘少奇任满洲省委书记时,在领导奉天纱厂工人斗争中曾与省委组织部长孟用潜在工厂门外被厂卫队怀疑而扣押,在审讯期间,两人未暴露身份而最终被释放。专案组将时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任的孟用潜及原东北军将领刘多荃关押逼供,采用歪曲手段又给刘少奇戴上一顶“工贼”的帽子。 有了这三顶“帽子”,刘少奇死罪难逃了。1968年10月,中共中央八届十二中全会召开了。会议批准了江青、康生、谢富治主持下用伪证写成的《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作出了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消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定。在会上,全体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除了一位女干部陈少敏外,全都举手通过。 就这样,党的历史上的最大冤案形成了,直到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为他恢复了名誉。 参考答案 第6课:1—5:C D D B C 6—10:C C A D B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