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1.1915年,袁世凯自任为“__________”的皇帝,宣布1916年为“________”元年。 22.人们常以“南陈北李”并称两位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其中“南陈”指___________, “北李”指________________。 2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联俄、_______、_______”的三大政策。 24.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军在_________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 25.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_______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立了_______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6.1936年12月12日,__________、__________发动了西安事变。 27.______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本于______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28.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______后,在全城进行了持续6周的大屠杀,_____ 余万中国人遇难。 29.1945年8月,毛泽东在_________等的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0月10日,__________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著名的_____________。 30.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一举突破国民党的____________防线,迅速占领国民政府的首都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5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分)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上述口号出现于什么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6月3日以后这次运动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3)为什么说本次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鸟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岸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是谁写的?(1分) (2)红军为什么要“远征”?(2分) (3)在这次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什么重大会议?最后红军三大主力在什么地 点胜利会师?(2分) 33.回答下列有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问题。(10分)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在什么时候?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2)中国军民在抗战中取得了哪些重大胜利?(举两次战役)(2分) (3)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哪些会战?(写出四个)(4分) (4)这次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2分) 34.请回答下列有关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问题。(10分) (1)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是什么?(4分) (2)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什么?(2分) (3)国共两党主力决战的战役有哪些?(3分) (4)人民解放军是什么时候占领南京的?(1分) 35.看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看右图,你能想到什么历史事件?(1分) (2)这一事件是谁领导的?(2分) (3)中国共产党主张如何解决这一事件?(2分) (4)这一事件最后结果如何?这样解决有什么重大 历史意义?(5分) 参考答案 一、1.A 2.B 3.B 4.C 5.C 6.B 7.C 8.C 9.B 10.C 11.B 12.D 13.A 14.A 15.C 16.A 17.B 18.B 19.B 20.A 二、21.中华帝国 洪宪 22.陈独秀 李大钊 23.联共 扶助农工 24.南昌 国民党 25.遵义 毛泽东 26.张学良 杨虎城 27.1937 1945 28.南京 30 29.周恩来 双十协定 30.长江 南京 三、31.(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无理否决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正当要求。 (2)6月3日后由学生运动发展成为全民爱国运动。 (3)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免去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最终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32.(1)毛泽东。 (2)由于当时党的领导人实行错误的路线,导致红军反“围剿”失败。 (3)在这次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胜利会师。 33.(1)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2)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3)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4)是中国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雪洗了百年来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承担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4.(1)1946年6月,国民党调30万大军进攻中原解放区。 (2)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大军挺进大别山。 (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4)1949年4月。 35.(1)西安事变。 (2)张学良、杨虎城。 (3)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4)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蒋介石被迫答应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