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最主要功绩是( ) A.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肯定了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D.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13.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提出了( )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部署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4.根据右图判断,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共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15.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我国设立厦门等经济特区的根本目的是( ) A.吸收国外资金 B.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C.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D.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 ①改变集中单一的管理模式 ②分配上克服“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③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④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七大作报告时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8.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 A.坚持走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借鉴苏联的经验 D.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19.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建国以来党和中央政府对台基本政策经历了“武装解放——和平解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演变过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行“一国两制”的核心和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B.两岸的政治分歧决定了我们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C.建国以来中央政府对台政策呈现出既“一以贯之”,又有较大发展变化的特点 D.由“解放”到“统一”的措辞变化,反映出中共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20.2008年12月15日,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正式实施。下列关于该协议的实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B.开创了两岸交往新时代 C.有利于两岸经贸共同发展 D.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请将符合题意的答案写在相应横线上) 21.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 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1950年10月25日,以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抗美。 22.在 战役中,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壮烈牺牲。 23.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也随之被消灭。 2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 ,坚持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5.1956年召开的 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 26.20世纪80年代,在以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我国逐渐向 的道路迈进。 27.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可以简单概括为 。 28.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的改革;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 体制。 29.1992年,“汪辜会谈”达成的“九二共识”主要是指 。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30.(6分)读图作答:(1)请写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在A、B、C三处所取得的成就。(3分) (2)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以上成就的原因有哪些?(3分) 31.(10分)今晨7时12分,福厦高铁首趟动车D6201,将从福州出发,于9:02抵达厦门。几个月来,在海西的城市群乃至中国东南沿海持续升温的“福厦高铁热”,终于化为现实。……更重要的是,中国高铁将串起海西和“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带,从而预示了中国经济战略“版图”的深远变化。 ——选自2010年4月26日《厦门日报》第2版“特别报道” (1)厦门在哪一年被确定为首批经济特区之一?设立经济特区是哪项战略决策的具体实施?该战略决策是根据什么思想路线制定出来的?(4分) (2)邓小平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世纪伟人?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了哪些基本问题?(4分) (3)用简明扼要的话概括经济特区设立以来中国战略经济版图的发展变化过程?(2分) 32.(14分)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全州抗震救灾的紧急关头,党中央、国务院、全国各族人民及社会各界心系灾区,情牵藏族同胞,及时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伸出援助之手,送来真挚的爱。千里驰援、生死营救,创造了战天斗地的奇迹,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壮歌。各方各界的无私帮助,慷慨支援,使我们倍感温暖,极大地鼓舞了灾区人民战胜灾难的斗志和勇气。…… ——选自2010年4月20日《中共玉树州委州人民政府致社会各界感谢信》 (1)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大致是怎样的?(2分) (2)玉树藏族自治州是根据我国哪一项基本国策设立的地方行政单位?(2分) (3)引用材料最能体现新中国民族政策的什么内容?试列举至少三个党和政府践行民族政策的实例。(4分) (4)谈谈你对全国各族人民及社会各界积极投入抗震救灾斗争的感想?(6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