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一般规律的方法。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及声波具有能量。 二、预习交流: 1.我在预习过程中,所做的小实验成功是否成功了? 2.我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是? 三、互动突破: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条件 1)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 通过预习时的探究,想一想上述物体在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2)做一做:A、把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讲话时是否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B、把发声的音叉轻触面颊,有什么感觉? 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 1)老师讲课时,大家坐在教室各处都能听到,老师的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是靠什么传播到你们的耳朵里呢?通常情况下人耳产生听觉的条件是什么? 2)将两个石头浸没在水桶的水中央互相撞击,石头发出的声音靠什么传播到我们耳朵里? 提示:石头与人耳之间隔着空气和水 3)分组活动:A、你把耳朵紧贴着课桌的一端,你的搭档在另一端用铅笔轻轻敲击,你听到声音吗?将耳朵离开桌面,再听敲击声,比较一下两次声音是否一样? B、将衣加悬空挂在细绳子的中央,当你的搭档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时你听到了什么?把细绳两端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再由搭档敲打,你还能听见衣架发声吗? 提示:食指堵住了耳朵,声音靠空气已经不能传播到耳膜。但此时仍会产生听觉,这是由于声音靠固体(细绳、食指、耳道)传播至耳膜。 结论:声音可以在 、 和 中传播。我们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4)活动:将一部正在播放MP3的手机用细线悬挂在广口瓶中央,再把瓶内空气抽出。仔细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想一想:如果瓶内空气越来越接近真空,那么声音还能传播出来吗?当然我们不可能把瓶内空气完全抽掉,但我们可以把条件理想化,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理想化模型法。 结论: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真空 (能 不能)传声。 (二)声波具有能量 1、一块石头掉入水中,水波会从落点向四周传播。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向外振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形成“密部”);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这部分空气又被拉伸(形成“疏部”)音叉持续的振动便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向四周传播的空气波——声波。当声波传入人耳时,会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了声音。 2、声速 1)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用什么证据来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2)如果声音传播需要时间,那么如何测定声音在空气中的播速度?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约为1500 m/s;在钢铁中传播得更快,速度可达5200m/s。 3、声能 想一想:在预习过程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正在播放音乐的喇叭前,烛焰被摇晃。这说明声波具有 。在医学上,人们利用声能粉碎病人体内的胆结石代替手术,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在军事上科学家还利用声能制造武器。 四、总结提升: 五、当堂训练: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 B. 用嘴可以吹响钢笔套,此时声源是空气。 C. 声源、介质、人耳是人产生听觉的条件。 D. 风吹树叶沙沙响,声源是空气。 2、将一部正在播放MP3的手机用细线悬挂在广口瓶中央,再把瓶内空气逐渐抽出。音乐声 将 但不管怎么抽气,我们总是能听到微弱的声音,这可能是: (说出两种可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