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B解析:凸透镜的焦距是,若凸透镜是,由题图可知,此时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物体通过凸透镜将成像在1倍焦距之外、2倍焦距之内,即此时的像距应该满足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但图中的像距仅为,所以在光屏上看不到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必须将光屏向右移动,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凸透镜的焦距是,若凸透镜是,由题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物距等于2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像距也应该是,应将光屏移到处,故C、D选项均错误。 13.11.10(1.08~1.12均可) 解析:刻度尺一个大格是1cm,一个小格是1mm,从题图可知,纽扣直径为3.10cm-2.00cm=1.10cm。 点拨:对于不能直接进行测量的长度,常采用累积法,以直代曲法、卡测法,借助于一 些辅助工具和物品进行转换测量,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方法的测量原理。 14.音调响度解析: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性,“锣鼓声声震天响”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15.音色响度空气解析:我们能辨别不同说话人的声音依据的是音色,“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大多是靠空气传播的。 16.空气1020解析:烟花的爆炸声通过空气传入我们的耳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烟花绽放处距小伟的距离340m/s3sm。 17.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等。 18.零度反射解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入射角为零度;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上发生了反射,使反射光进入眼睛。 19.反射漫解析:不透明的物体能反射与他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我们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 20.41682解析: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等大,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析:由题意可知,是入射光线,是反射光线,连接,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与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在线段的外侧画上短斜线表示平面镜。 解析:由于太阳光是平行的,且垂直于地面向下,可知过作的垂线,垂足即为点在上的影子′,根据在点的画法,将小球转动一圈后,其影子在上的运动轨 迹为与圆直径等长且与圆水平直径平行的一条线段。 点评:此类题目一般是影子的形成作图,解题时要明确:影子与像不同,像与物体相同, 能构述出物的细致部位,而影子的形状不一定与物体的形状相似,影子可以是一个点、 一条线,它的形状可圆、可方,不固定。 25.(1)正立、放大的虚像(2)靠近远离(3)远离 解析:(1)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也为2倍焦距。所以根据表格中第2次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第4次实验时,,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因此要使屏上的像变大,物距要减小,像距要增大,所以蜡烛要靠近透镜,同时光屏要远离透镜。(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会使物体经凸透镜成像的位置从原来的位置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以光屏要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26.(1)垂直漫(2)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或把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了入射角)(3)不合理,小明没有把纸板折转,再次进行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 解析:(1)因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而法线与镜面是垂直的,所以要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由于纸板对光的反射是漫反射,所以从纸板前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2)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小明得到的数据是反射角与入射角互余,这可能是他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或把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了入射角),因为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和反射角(或入射角)是互余的。(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是通过把纸板折转,再次进行观察纸板F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的结论的。小明漏掉了这一步,故做法不合理。 27.(1)竖直放置(与水平面垂直)(2)完全相同(3)没有(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解析:在本实验中,玻璃板放置要竖直;蜡烛和要大小相等,这样才能比较 像与物的大小;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在白纸板(光屏)上不能接收到;当把蜡烛放到 蜡烛像的位置时,像与蜡烛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点拨:(1)实验中玻璃板若没有竖直放置,则无法找到像的准确位置。(2)平面镜成的 像是虚像,只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无法用光屏承接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