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物理 > 初二试题库 > 月考 >

八年级物理教学教案:《平面镜成像》(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不是的,平面镜的背面有一层漆,光线是不能透射过去的。
    [小结] 好!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够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们叫它实像,而平面镜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不是真实光线相交而成的像,所以叫作虚像。
    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替身物体”?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要同时观察到像和替身物体,必须要让物体通过镜面的反射光线和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都能进入人眼。(教师在此可作适当解释“光的反射”,具体下面要学习)
    好![激疑] 我们看见物体(棋子)在平面镜内成的虚像是由于物体射出光线(或反射)经过镜面的反射进入人眼的。怎样才能同时看见镜后的替身物呢?
    ——必须使平面镜后面的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
    非常好![激疑] 那么现在镜后的替身物射出光线为什么没有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
    ——被涂在平面镜后面的漆挡住,光线无法透过平面镜。
    那么怎么办?
    ——把涂在镜后的漆刮掉。
    想一想,有没有其它办法?
    ——换成平滑的白玻璃做。
    好!现在拿出平滑的白玻璃,再选择器材试一试实验。[学生选择器材实验]
    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
    ——像较弱,看不清。
    同学们,笔的像比较弱,看不清楚,你有办法让物体所成的像明亮起来?
    ——增强光的亮度(照度)。用点燃的蜡烛做。
    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选择器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实验时间长,点燃的蜡烛烧短了,像比替身物短了;(二)蜡烛不容易放置,有倾斜、有倒下,不易操作]
    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
    ——点燃的蜡烛时间长烧短了,像比物短。
    ——蜡烛不容易放竖直。
    ——蜡烛容易倒下。
    想什么办法改进实验呢?看看里面桌还有什么器材。[两把手电筒]
    ——用手电筒作为物体,代替蜡烛。
    你们再试一试看。
    [有的学生没开亮做,像较弱,看不清;有的学生开亮手电筒,但灯光竖直向上射出同样效果不好]
    同学们,手电筒的像为什么比点燃的蜡烛的像弱;看不清楚,动一动脑筋,有没有办法使手电筒成的像明亮起来?
    ——把当作物体的手电筒开亮,并把手电筒的头旋下来做。
    对,这样可以增强光的亮度。再来试试看。
    [启发]作为替身物的手电筒(没开亮的)应移到什么位置上。
    ——直到看上去它与开亮的手电筒的像完全重合。
    [学生的主动积极探索实验,几经挫折,实验成功后能很好地体会到科学探究成功后的成就感。]
    平面镜成的虚像与物体的大小?
    ——等大。
    实验验证: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把上面实验放在白纸上做,只要记录两手电筒和玻璃的位置。改变开亮手电筒的位置,重做上述实验两次。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实验中两手电筒的位置。
    分析实验记录:
    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把手电筒到玻璃板的距离。
    连接每次实验中两把手电筒的位置,观察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得出实验结论]
    5、交流与评价:
    (1)、同学们各自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
    (2)关于平面镜成想的特点还有那些猜想?准备怎样去验证它?
    学生课后自己探究:
    (1)改变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改变?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的吗?
    三、课堂小结: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虚像;
    (2)像与物等大;
    (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左右相反。
    2、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以下要素(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可明确):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认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在理解科学探究的情况下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包括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论)
    自读教材“凸面镜和凹面镜”部分。
    教学说明:
    本课体现了科学家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从问题-实验-问题-实验-结论的过程。所以,一方面要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教师要引导;另一方面要避免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怎么样”、“应该这样”,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拨,最后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