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的 1.知道惯性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理 师:力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力又能使运动物体速度增大或减小,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物体不受力又怎样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力和运动的一系列问题. [板书1]第九章 力和运动 2.新课教学 师:请同学们观察实验 [实验1]静止在木板面上的小车. 师:小车处于什么状态? 生:静止. 师:静止的小车,水平方向不受推动和拉力的作用,它将会怎样? 生:永远处于静止. [实验2]如图1所示,小车受水平拉力作用时.(让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立即用手使它静止下来) 师:观察小车的状态发生怎样变化? 生:由静止到运动. [实验3]如图1.继续实验2,钩码使小车水平运动后,用手托住下落的钩码.小车失去水平拉力后,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停止. 师:你看到什么现象? 生:小车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才静止. 师: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变为静止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受到木板的摩擦阻力作用. 师: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继续观察下面实验. [实验4]用同一小车分别(三次)从同一斜面不同的高度自由滑向相同的平面,记下三次小车静止在相同水平面上的位置.如图2(A)、(B)、(C)所示. 师:哪一次水平滑行距离最短? 生:第一次. 师:为什么? 生:小车在斜面上高度最小,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速度最小(后半句话学生回答不出来,第一次可由老师说). 师:哪一次水平滑行距离最长? 生:第三次. 师:为什么? 生:小车在斜面上高度最大,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速度最大. 师:同理如果小车三次处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自由滑向水平面,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大小会怎样呢? 生:相同. 师:(介绍牛顿第一定律演示装置)这是一个斜面,把它放在讲台桌上.(如图3所示.) [实验5]让小车分别三次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自由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运动的情况.(在桌面铺上毛巾、棉布.) 师:哪次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最短,为什么? 生:第一次(或最上面那一次).表面材料是毛巾,阻力最大,滑行距离最短.(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填写表1第一行前三项) 师:很短距离,速度变为零.速度变化快呢,还是慢呢? 生:最快.(填写表1第一行最后一项) 师:第二次实验的情况如何,大家一起填表1的第二行. 生:棉布、阻力较大、滑行距离较长、速度变化较快.(填写表1第二行) 师:第三次实验的情况如何;大家一起填表的第三行. 生:桌子表面、阻力较小、滑行距离长、速度变化较慢.(填写表1第三行) 师:假定我们做第四次实验,水平表面用玻璃板,玻璃板的阻力比木板小,实验结果会怎样呢?(填写表1第四行前两项) 生:小车滑行的距离长,速度变化最慢.(填写表1第四行后两项) 师:假定我们还能找到某种材料,对小车的阻力比玻璃板还小,最最小,来做水平表面的材料,实验结果又会怎样呢? 生:那么小车滑行距离就更长,最最长,速度变化最最慢. 师:大家一起来填表1第五行(见表) 师:假如水平表面对小车没有阻力,实验结果又会怎样呢? 生:小车永不停止地运动下去! 师:一起来填表1的第六行.(见表) 表1 师:大家注意这个表格的前三行我们是做了实验的.第四、五行没有做实验,只是根据前三行的实验结果,加上逻辑推理得出来的结论.虽然没有做实验,但是在正确实验的基础上加上正确的推理,得到的结论也是正确的. 大家再仔细琢磨表的第六行,它和第四、第五行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阻力,而第四、五行还有阻力,只是一次比一次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