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一直是很多初中同学最怕的考题,究其原因还是对古汉语的实词和虚词的掌握不够。为此,初中语文家教老师特为大家整理了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重点实词和虚词,趁寒假好好把他们记熟,保证你以后的语文开始再也不惧文言文了~ 一、文言文实词 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一)古今异义 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 ①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 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 去汤郭寻〔不久)走裙致词(对一一说话)但〔只是)赞(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曾(还、尚且)谢〔道歉)借(即使假设借第令勿斩)比(等到比至陈)间控〔拉开)恶〔怎么)委池入出发举征〔征验)夫或〔有的人某人)进退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狱鄙再向〔过去的以前的)师(军队取法) 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集录 绝境交通妻子无论前途〔前面的路程)所以〔一一的方法一一的原因)会计(聚会商议)往往经纶(筹划治理)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古意:父母兄弟至亲骨肉)南极 (从南面到达某地)排空(冲向天空)卑鄙〔低微而鄙俗)痛恨〔痛心和遗憾)开张感激〔感慨而激动)牺牲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的连用)以为(把一一作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以明年几何〔多少) (二)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 一狼洞(打洞)其中 妇抚儿乳(喂奶) 名(取名)之者谁 公将鼓(击鼓)之 置人所罾(用网捕)鱼腹中 狼不敢前(上前) 愿为市(买)鞍马 不能名(说出)其一处也 ②名词作状语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择其善(优点长处)者而从之 亲旧(亲戚朋友知其如此)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百废(废弃的事情)具兴 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 京中有善(擅长善于)口技者 恢弘志士志气(发扬光大) ⑤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猛浪若奔(奔跑的马) 屠(屠户)惧,投以骨 ⑥意动用法 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 是……” A: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 例:父利其然也。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 B: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 例:不耻下问(认为…是耻辱) 一览众山小(认为…都是渺小的) 固以怪之矣(认为这样很怪异) ⑦使动用法 A:动词的使动用法。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使…恼怒)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三)一词多义 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 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安 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风雨不动安如山 疑问代词,怎么。安得广厦千万间 词,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把 动词,拿、持。把酒话桑麻把酒临风 形容词,白色的。 比 动词,挨着对着。天涯若比邻 动词,比作。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动词,相比。曹操比于袁绍 兵 名词,士兵军队。可汗大点兵 名词,兵器武器。兵革非不尖利也 池 名词,古代护城河。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名词,水池。墨池记 出 动词,出现、露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动词,出去、出来。不复出焉 动词,拿出。皆出酒食 动词,产生。江山代有才人出 处 名词,地方。几处早莺争暖树 名词,时候时间。乡书何处达 动词,处在。处江湖之远 次 名词,层次。不可计其层次矣 动词,编次、编排。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动词,驻扎、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北固山下 丛 动词,跟从,跟随。择其善者而从之 动词,依从。 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来从楚国游。 形容词,从容。 道 动词,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名词,道路。古道西风瘦马 名词,道德。伐无道,诛暴秦 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以谘诹善道 名词,学问。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 名词,道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得 动词,得到。既出,得其船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动词,达到。 动词,能够,可以。余因得遍观群书 动词,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发 名词,头发。可怜白发生 动词,出发。朝发白帝,暮至江陵 动词,发出。野芳发而幽香 动词,征发、征派。发闾左谪戍鱼阳 负 动词,背负。负者歌于途 动词,依靠,依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感 动词,感动。帝感其诚 动词,伤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动词,感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臣不胜受恩感激观 观 名词,景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动词,观看,观赏。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动词,阅读。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以上这些实词只是给大家开了个头,大家在复习时,要学会分类整理,完善自己的文言文实词词汇库。 二、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集录 之 代词,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如:渔人甚异么愿陛下亲之信之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义。两狼之并趋如故 无丝竹之乱耳 结构助词,“的”。忘路之远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复指代词,译为“这样的,那样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动词,译为“到”。辍耕之陇上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可不译。怅恨久之 久之,目似瞑 提前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于 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在”“到”。其一犬坐于前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给”“对” 。告之于帝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介绍比较的对象,可不译。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以 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用” 。以刀劈狼首 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把”。屠惧,投以骨 咨臣以当世之事 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时间,可译为“从”。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根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河曲智叟无以应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属予作文以记之 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扶苏以数谏故 表结果,可译为“以致”。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伤先帝之明 表连接,可译为“而”。或不译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焉 焉 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直陈的语气,相当于“呢”“了”,也可不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又何间焉? 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可译为“在这里”“从这里”。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夫大国,难测焉,惧有伏焉 代词,用在动词后做宾语,相当于“之”,可译为与之相当的词语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且焉置土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