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3.常识性了解频率的概念及其单位 4.常识性了解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能力目标: 1.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门实用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很美的一门学科.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我们周围的两类声音:一类是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乐音;一类是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声.教材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生活中有关实例的分析和概括,引入了乐音的三个基本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 由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多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材安排了用硬纸片划木梳和拨动橡皮筋的实验,教材在出现频率的概念和单位这一较深知识点的同时,又举出一个有趣的人、狗、猫听觉范围对照的实例,以有利于学生对频率的理解,同时又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给出其关系后,教材利用插图介绍了一些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的方法,使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由于音色是三要素中较为复杂的概念,教材只是简单指出了声音有这个特征,而未进一步探讨. 教法建议 1)引入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引入没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据教材、学校实验设备、学生实际等条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的引入,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跟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紧密的联系起来. 2)注重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感性东西较多,单纯靠讲是不行的,必须加进大量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活跃课堂,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如可增加让直尺振动发声,演示振动快慢与音调的关系;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演示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等. 3)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 4)本节课物理名词较多,对于刚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困难的,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课内教学也不要在这些名词上多费唇舌,否则将适得其反,要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