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东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本文是一篇不足百字的抒情小品,作者 ,___朝______家、书画家,被喻为“ ”之一。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语语在文中的含义。 (1)念无与为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 (3)庭下如积水空明(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1)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贯穿全文线索的是 ,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 参 考 答 案 答谢中书书 一、1.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义 共同谈论的话题(动作名)2.交相辉映 3.四季 全、都 具备 4早晨 消散 5.坠落 潜 鱼 跳跃 6.确实、的确 人间 美丽的地方 7.不再 欣赏 那些(这些) 奇异的山水(形作名) 二、1.山川江河美丽的风景,从古至今(就是文雅人士)共同谈论的话题。 2.江河两岸的岩石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子,一年四季都具备着(这样的美景)。 4.早晨,雾气将要散开的时候,猿猴、鸟儿就发出杂乱的啼叫。 5.(这)确实是人间最美丽的地方啊! 6.从(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以来,不再有欣赏那些奇异山水(的美景)的人了。 三、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四、1.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