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①.而:表顺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表递进的连词,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 233、 ②.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到极点,以为绝妙;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234、 ③.也: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35、 ④.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代词,名之者谁? 236、 ⑤.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237、 ⑥.乐: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38、 ⑦.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239、 ⑧.意: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40、 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 241、 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42、 词语活用: 243、 ①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44、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245、 句意: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靠近。 246、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247、 倒装句: 248、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49、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译:至于<说到>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还有那>弯着驼背的老人,<被大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 250、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51、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252、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53、 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 254、 判断句: 255、 ①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译:滁州四面都是山。) 256、 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57、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258、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259、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 260、 省略句: 261、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酒上。) 262、 8、《满井游记》 263、 1.出处: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字中郎,号右公;代表作有《袁中郎全集》。他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鲜明旗帜,反对前七子的复古主张,世称“公安派”,与其兄弟被称为“公安三袁”。 264、 A 字音:廿[niàn] 靧[huì] 鬣[liè] 罍[lěi] 蹇[jiǎn] 浃[jiā] 曝[pù] 呷[xiā] 堕[huī]事词语: 265、 稍和:略为暖和。 于时:在这时。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 堕事:耽误公事。 266、 古今异义: 267、 披风:古为偏正短语,“在风中开散”的意思,柔梢披风;今作为名词,一种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268、 一词多义: 269、 ①.时:时常,冻风时作;时候,春和景明之时。 270、 ②.为:表被动,被,山峦为晴雪所洗;写,故为之文以志之;是,人为刀,我为鱼肉。 271、 ③.得:能够,欲出不得;得意,悠然自得;得到,得道多助。 272、 ④.之:助词,的,脱笼之鹄;舒缓语气,不译,如倩女之靧面;限定关系,以,郊田之外;代词,未乏知也。 273、 ⑤.乍:初,开始,波色乍明;突然,忽然,冷光乍出于匣也。 274、 ⑥.鳞:像鱼鳞,鳞浪层层;代鱼,呷浪之鳞;鱼鳞,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75、 偕:一起,宠辱偕忘;和,与,偕数友出东直。 276、 词语活用: 277、 ①.泉而茗者:泉,名词作动词,用泉水。 278、 ②.泉而茗者:茗,名词作动词,煮茶。 279、 ③.罍而歌者:罍,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 280、 ④.红装而蹇者:红装,名词作动词,穿着艳妆。 281、 ⑤.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 282、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283、 倒装句: 284、 ①.冷光乍出于匣也。 285、 宾语后置,“于匣”是状语,“出于匣”即“于匣出”,译: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 286、 ②.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287、 宾语后置,“于山石草木之间”是“萧然”的状语,正常语序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者”。译:在山石草木之间潇洒自然。 288、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89、 宾语前置 ,“之”是代词,代指上文所说“郊田之外未始元春,是“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经常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形成宾语前置的句式。正常语序应为“未知之也”。译: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这一点。 290、 省略句: 291、 ①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省略主语“我”,即<吾与余>偕数友出东直。) 292、 译: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便)同几个朋友出了北京城东直门,到了满井。 293、 ②柔梢披风。(动词后省略介词“于”,应为“柔梢披<于>风”,“于风”作“被”的状语,又构成状语后置。)译:柔软的柳梢在风中散开。 294、 判断句: 295、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296、 译:能够不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不受拘束流连忘返在山水草木之间的,恐怕只有我这种清闲的官吧。 297、 翻译: 298、 ①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99、 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300、 ②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301、 译:高高的柳树夹着河堤,肥沃的土壤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