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秋那天队里杀了猪,我们匀到两斤肉。分头去豆腐房割一块豆腐,房东家买几个青皮鸭蛋,讨一小把葱。大家团团围着喝着家酿糯米酒过节。忽然发现不知何时我们中间少了一人。 (7)拉开咿呀小木门,踱到晒坪上,听到河边苇丛有一支不成调的口琴曲。那个来河边寻求安慰的同伴刚刚失去了父亲,除了感情上的重创之外,他还面临经济来源的断绝,从此他连用8分钱邮票寄封家信都要小心斟酌了。 (8)悄悄坐在河边上,我们无言盯着河面。那时我比他小,不懂如何安慰人。秋天的河流异常清澈,似乎要壁立起来,与山区剔透的空气融为一体。和风经苇叶淌到我们额上,溅出浪花如碎钻般晶莹。同伴的心情一点一点开朗起来,他眼里萤火虫一闪一闪。 (9)这才知道什么是夜凉如水,月色如洗。多少年过去,我们错将月饼当中秋,而把明月遗弃在高楼的屋顶了。 (10)深山砍柴或出山赶墟,农民总告诫我们:若是迷路了,只要侧耳听水声,找到山溪或小河,顺着水流的方向,就能找到人家。当我孤身翻山越岭去邻县找同学,一二十里路鲜有人烟,只听见汩汩的水声,有时在足下,有时在肩旁,有时在涧草葳蕤的谷底。老朋友左右逢源,给我壮胆,又解我途中辛苦和寂寞。 (11)伟大的河流是伟大民族文化的发祥地。那么小河小溪应是一方风水。我们去插队,其实是接受河的教育。在河两岸生养的人们展示给我们的善良、淳朴、乐天和无拘无束,正是沿袭了这一自然法则。 (12)口噙水龙头,我们无形中萎缩,逐渐丧失活力。因为水不仅仅是水。 (13)很多年以后我回到河边。老房东烧的是蜂窝煤,村民都到新掘的井里挑水吃。河已不复当年“眼似秋波横,眉如青山黛”了。枯瘦如斯,污秽如斯,像负伤的动物苟延残喘。 (14)祈求河的宽恕,现在会不会太迟?(选自《读者》2006年第8期) 1.按照“河是我们的避难所”的形式,总结一下全文的内容,再列出三个方面。 2.第(3)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中开头写插队时的地方是“绿色盆地”。如何理解“绿色”二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多少年过去,我们错将月饼当中秋,而把明月遗弃在高楼的屋顶了。”这句话有着丰富的内容意味,根据你的理解,简要说说。 5.文章最后一句“祈求河的宽恕”指什么?(25字内) 答案释疑 1.(1)河是爱情的摇篮。(2)河是生活休息的场所。(3)河是品格教育的场所。 2.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惊险的情节游戏化,表现了乐天的情怀。 3.①绿色一是指那里的山青水碧,一是指那里未经污染的原始状态。②为下文写那里变成污浊不堪作铺垫;歌颂人类精神的至纯至真。 4.作者把物质文明比作“月饼”,把精神文明比作“明月”,说明在物质文明追求中,丢弃了精神文明,感叹世间的变化,也含有对世人的警醒。 5.“宽恕”是指猛省后的思想荡涤,请求小河宽恕过往的过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叹惋。实质上是对目前的状况的忧虑,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环境,珍惜情感,珍惜生活,珍惜文明和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