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历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由最高军事统帅亲自撰写的这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两则新闻,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芦花荡》叙述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颇有点传奇色彩。“老头子”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这篇小说主要的艺术特色。 《蜡烛》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悼念红军烈士英灵的烛光在坟堆上闪烁,富有诗意。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对中国表达了极大的尊重和同情。这封信抓住火烧圆明园事件,分清是非黑白,议论势如破竹。 《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积土成山】 1.丰富的字词——识记运用 (1)识记生字 ①给加点字注音。 荻( )港 溃( )退 阻遏( )仄( )歪 撒( )网 荒谬( )拂( )晓 瞥( )见 箱箧( )绥( )靖( ) 劫( )掠( )憧( )憬( ) ②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消hào( ) 肃mù( ) zāng( )物 寒jìn( ) 杀lù( ) jiàn( )忘 晨xī( ) 惊hài( ) yǎo( )水 jū gōng( )( )yāo he( )( ) pínɡ zhàng( )( ) (2)补全下列成语。 眼花( )乱 高屋建( ) ( )然无存 锐不可( ) 排山( )海 气势磅( )灭( )人性 精( )力竭 风烛( )年 诗情画( ) 转弯( )角 永垂不( ) 2.精彩的疑难妙句——赏析品味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赏析]“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可是,敌人侵占着我们的大片国土,在这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这段景物描写很富于生活实感,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后边故事的铺垫,艺术上融情入景,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情怀。 (2)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赏析]这几句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勾画了烛光的背景,“炮火烧焦了的土地”,“炸弯了的铁器”,“烧死了的树木”,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再次点出这支蜡烛是结婚的花烛,是老妇人惟一珍爱的东西,点出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不写老妇人和烈士的名字,而说“南斯拉夫母亲”和“一个苏联青年”,揭示这种感情的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这种感情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 (3)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 [赏析]“温和”与前面的“残酷”形成对比,进一步体现了纳粹手段之残忍。 (4)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 [赏析]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表现了这位老师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5)克拉库耶伐次血腥悲剧中最感人的,是那些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 [赏析]说它最感人,是因为这些字条是他们死前非常镇静地留给亲人的,表现了他们对亲人的爱,对纳粹的恨。 3.多彩的世界文化——走近名家 ①《芦花荡》作者是 。本文是“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 》。 ②《蜡烛》的作者是 的 。 ③《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 国的 。其代表作品有小说《 》 《 》 《 》等。 答案释疑1.略 3.①孙犁 《荷花淀》 ②苏联 西蒙诺夫 ③法 雨果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拓展阅读】 小河殇 舒婷 (1)我们兄妹这一家,只有嫂嫂因系长女照顾留城,其余五人都是知青。而除了我丈夫在另一个县插队外,我们四人均落户在上杭县一个绿色盆地里。我家小妹和准妹夫隔河相望。 (2)河嘛,冬季里可以穿鞋着袜踩在卵石上纵跃而来。偶尔见一尾贪图淘米水的肥鱼,卡在石缝里,妹夫一鞠躬顺手牵鱼。知青点燃偌大的铁锅,许久不见油星,年轮似的锈了一圈又一圈,煎不成鱼。况且僧多鱼少。小妹便脸上很光彩地给我们氽鱼汤。 (3)春水泛滥,河水恣意爬上两指宽的桥板,嬉闹着把它当跷跷板压垮。小妹一天好几次跑到窗前看河。我未来妹夫惘惘然的口哨声,在水一方。 (4)门前下几级石板,顺着碎石拼凑的小堤坝走两步,就到了河心。早晨我们在这里盥洗,淘米洗菜。下午收工以后团一把稻草刷锄板,颠晃着簸箕。簸箕里的番薯红艳艳,萝卜白生生,芥菜生动活泼。吃过晚饭冲过凉,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又下河心,洗汗酸的衣服。邻队的知青在桥头拨吉他,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河中有我们的望乡台哩。 (5)河是我们的避难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