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每空1分,共28分) 1、《“论学”六则》中阐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 ▲ , ▲ 。 2、杜牧在《江南春》诗中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是 ▲ , ▲ 。3、《春夜喜雨》中描写想象中美景的句子是 ▲ , ▲ 。 4、《沁园春·雪》中描写想象中雪后美景的句子是 ▲ , ▲ 。5、《题西林壁》中揭示“当局者迷”的哲理诗句是 ▲ , ▲ 。6、郑板桥《竹石》中的名句是 ▲ , ▲ 。 7、同样写雪景,却能各具特色。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 子是 ▲ ,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联想美妙的句子是 ▲ , ▲ 。 8、你在课内学过或者课外还读过一些描写春天的古代诗词,写出你所喜欢的两 句: ▲ , ▲ 。 9、写出与下列诗句反向立意的相应的古诗句。 例句:满目青山夕照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 ▲ 。 10、你从远古走来, ▲ ;你向未来奔去, ▲ 。(《长江之歌》胡宏伟) 11、风来摇之, ▲ ;日光照之, ▲ 。(《大龙湫》袁枚) 12、欲把西湖比西子, ▲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13、 ▲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14、 ▲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初逢扬州席上见赠》刘禹锡) 15、 无可奈何花落去, ▲ 。(《浣溪沙》晏殊) 二、古诗鉴赏。(16、17题各1分,18、19题各2分,共6分) 16、对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这首词是借怀古来抒发作者心中的不平之气,也表现了他想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B、苏轼的这首词,笔力婉约,语言清新,较少运用形象化语言。 C、头三句现在有人用它反衬今朝的风流人物,永显英雄的本色。 D、现在也有人把第一句化作“大江东去浪淘沙”来形容真正的革命战士在革命风暴中经受考验,愈来愈坚强;同时革命的浪涛也冲刷淘汰着革命队伍中的叛徒、蛀虫。 17、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A、“新雨后”三字,为这“秋天暝暮中的山景”增添几多晶莹碧透之趣,几分高洁雅素之怀。 B、“渔舟”、“浣女”的生活场景,为山水画面增添了牧歌情调,为幽静的山林月色增添了喧声笑语。 C、“清泉”配以“石上”,使原已干涸的山溪,充满活力,给人以清澄碧透之感。 D、“歇”、“留”二字,千锤百炼,隐含着重返官场的雄心壮志。 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完成有关问题。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8、诗人用 ▲ 、 ▲ 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 ▲ 、 ▲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 19、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图景。 三、课外阅读。(27、30题3分,其余每题2分,共48分)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0-25题。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②她从巴颜喀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九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③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多万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长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为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皇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美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B】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20、文中横线上的九个省区,是黄河流经的地方,其中两省位置顺序有误,请改正。 21、文章第一段共有三句,抽出第二句后段意并未改变,而且内容更简洁,作者为什么没有这样写? 22、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黄河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23、将“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一句,还原于“A、B、C”三处中最恰当的一处,这处是 ▲ 处。 24、本文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请从3、4两段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5、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浊浪滚滚的河水,沉思良久,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如何治理好母亲河,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6-30题。 柳 思 ①凭窗望去,窗前的几株柳树变黄变绿了,细软的枝条在暖融融的微风中摇曳着轻柔的身姿,似乎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②说实话,我对柳的喜爱正是从窗前的这几株柳开始的。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伟岸,没有杨树的修直,更没有迎春、连翘那鲜艳的颜色。在许多人眼里,它不过是一种极普通的树,但正是这种普通和平凡,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在四季的变化中感受到它的魅力和君子风范。春天,嫩绿的柳芽有序地挂在一根根柔韧的柳条上,给人以勃勃生机;夏季,柳以宽阔的胸襟宽恕了蝉的聒噪,给世界以清凉;秋天,许多树都在炫耀自己的果实,惟独柳默默地低头不语;冬季,万物凋零,是它最早传递春的信息,把漫长的冬天变得短暂。所以,柳在平俗中露出的高雅远比粉饰平俗而自以为高雅要真实可爱得多,不愧为树中之君子。 ③柳作为君子,有谦逊的美德,它总是长条低垂,以平和的心境待人待世,也从不邀功请赏;相反,随和地任人评说,全不计较其得失,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融会在实实在在、平平淡淡的追求中,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这本身就是何等的超凡脱俗呀! ④说柳是君子,还在于它大度宽容,与世无争,即便生存条件再差,哪怕是戈壁荒滩,也处之泰然,随遇而安,从容豁达,不讲怨言,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以坦然的心境走自己的路,并总能驾起希望之舟。现今仍然健在的位于河西走廊的"左公柳"大概就是最好的说明。所以,柳活得最动人、最惬意,没有点君子的气量是很难做到的。 ⑤柳是无私的。它将生命的种子藏于轻絮之中,随风飘撒,却从不选择明天的归宿,仅凭一节枝条,几捧沙土,便能重抖生命的旗帜,让春天得以延续。"无心插柳柳成荫",从这句俗话里,我们足以看清柳的普通与平常,而柳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它那勃勃生机也在这句话中得到了更直白、更充分的评价。柳也在无私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⑥柳的普通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 。 26.第②自然段把柳树与其他树作比较,请联系全段思考,这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27.第③④⑤自然段列举了柳树哪三个方面的高贵品质?请用原文词语加以概括(每个方面不超过4个字)。 ①□ □ □ □ ②□ □ □ □③□ □ □ □ 28.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出第⑥自然段柳的普通所揭示的道理。 29.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请指出划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0. 在文中,柳树是君子的象征。现在,请从反面角度思考,指出柳树存在着的某一个方面的缺点或不足,并对其作一些描述。 【示例】柳树的弱不禁风 平庸的柳树,在狂风暴雨中,它手足无措,无精打采,在寒冬腊月里,它败枝残叶,给人总是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31-36题。 永不贬值的财富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 ▲ 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根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布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1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两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这一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风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1、本文名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 ▲ ,而实际上是指 ▲ 。 32、本文采用了 ▲ 的记叙顺序,在围绕“帮我筹学费”这件事上,略写了 ▲ ,详写了 ▲ 。这样安排是为了 ▲ 。 33、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在第②段的横线处补写几句描写瞎婆婆外貌的句子(字数不少于20字)。 34、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①(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布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 ②我颤抖着手从下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夺眶而出。 35、在第③段中,“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 36、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四)阅读下文,完成37-42题。 秋水时至①,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②、渚崖③之间,不辩④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⑤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⑥。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⑦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⑧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⑨。” 【注释】①秋水:夏天的大水。②涘(sŒ):水边。③渚崖:水中小洲。④辩:同“辨”,分辨。⑤东面:面向东方。⑥旋其面目:改变(原来骄傲的)样子。 ⑦少:认为……少;轻:认为……轻。⑧殆:这里指糟糕。⑨大方之家:懂得大道理的人。 3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⑵顺流而东行(▲) ⑶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⑷吾非至于子之门(▲) 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错误的一项是(▲) A、秋水时至:夏天的大水按着时令到了。 B、百川灌河:黄河的水,灌溉着无数的山川。 C、河伯欣然自喜:河伯欣欣然自我陶醉起来。 D、望洋向若而叹曰:仰起头来对着北海神无限感叹地说。 39、翻译下面的句子。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40、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写出一个成语。 ⑴ ▲ ⑵ ▲ 41、河伯认为文中哪句话正是批评自己这种人的? 42、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语文课外知识。(52、55题1.5分,54题4分,其余各题1分,共18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