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4.孟子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陈毅诗中也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宣言,试比较两个“义”的内涵有什么不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又该怎样去理解“义”?(3分) (四)(7分) 昔有大长者①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②洄流矶③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已,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④。至洄泱漩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注释]①[长者]显贵有德的老人。 ②[漩袱(fú)]漩涡。 ③[矶]露出水面的大石头。 ④[处(chǔ)]处置,即驾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①语众人言 语: ②不能前进至于宝所 所: ③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举: 3.读了这则故事,联系实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五)(9分)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zǐ指责)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因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2分) 3.请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填写下面横线。(3分) → → 4.你怎样看待“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的行为?(2分) 三、诗歌欣赏(8分)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自由,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种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2.古人往往以所喜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你觉得诗中的“采菊”与“真意”之问有何联系?(3分) 3.谈谈你对诗中“真意”一词的理解。(3分) 四、写作(30分) 古今中外,名人荟萃,群星璀璨。他们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以其杰出的成就、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一定有你所崇拜的名人激励过你,震撼过你,改变过你,引你思索,促你成长,催你成熟。 请以“名人的魅力”为话题,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经历,可以抒发情怀,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第七单元A 一、1.gé guì zhì lài zūn qūn xǔ jià0 2.①有利的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人心齐。 ②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缺少仁义道德的人就会很少人帮助。 ③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3.略 二、(一)1.B 2.(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3.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4.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言之成理即可) (二)1.D 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学生结合课文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三)1.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得:同“德”,感恩。 已: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2.B(解析:A中“则”一表假设,相当于“如果”。一为连词,相当于“就”。C中“而”一表修饰,一表顺承。D中“之”一为动词“到”,一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只有B中两个“于”都表示比较,都可译为“比”,所以选B。) 3.①不仅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能的人能(保持到最后)使它不会丧失罢了。 ②(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行走在路上的人(都)不会接受。 4.本文分别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中心的,如第二节举例从正面论证了义重于生的观点,第三节又从反面举例说明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孟子散文气势恢宏,如“向为身死而不受……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采用了排比和反复的手法,向见利忘义者给以义正辞严的质问,语句有力,充满气势。 (四)1.①语:告诉。 ②所:地方或处所。 ③举:全。 2.一位富家子弟熟背驾船方法,夸夸其谈,却没有实践经验。一次人海采宝途中,船师猝死,由他驾船,结果船沉人亡。 3.示例:①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或:既要重知识,也要重能力。 ②不盲从,不轻信。或:听其言,观其行。 (五) 1.这样尝试着和别人换一下位置,平心静气地揣度它,我果真没有一点过失吗?或:如果设身处地,平心静气地揣度它,我难道没有一点过失吗? 2.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或:治学要严谨,不要自以为是。 3.指出现象一讲述道理或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 4.示例:①这种行为不妥当。对古书没有认真分析研究,不要妄加评论和否定。 ②对这种行为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读古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这种行为有可取之处。“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敢于质疑,大胆质疑。 三、1.A 2.“采菊”一方面说明作者爱菊,追求菊那样高尚的品格,另一方面“采菊”这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正体现了作者的清高自洁、不慕荣利。作者认为,具有菊花般品格的人和拥有“采菊”这种闲适生活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3.略 四、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