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二试题库 > 月考 >

初二语文知识点大全:文言文重难点考查(上册)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第26课 《三峡》
    一、重点字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从,由。略无:毫无。阙:通“缺”,空缺。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到了。襄: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虽: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驾。疾:快。
    5、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素湍:白色的急流。
    6、绝巘:极高的山峰。
    7、飞漱其间。漱:急流冲荡。
    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9、每至晴初霜旦。至:到。霜旦:下霜的早晨。
    10、属引凄异。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二、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翻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翻译: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翻译: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翻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翻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翻译: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翻译: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三、回答以下问题
    1、《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 用原文回答:
    (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7、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8、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i
    9、把下列句子的划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辞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答案: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
    第27课 《答谢中书书》
    一、重点字词:
    【共】一起。【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复】再。【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
    景物形象:由显而微;
    景物状态:由静而动;
    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作用?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作用: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