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二试题库 > 月考 >

初二语文复习资料:第四单元能力检测(下册)(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8.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4分)
    9.“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意思?(4分)
    10.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一例证明其中一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6分)
    11.打点的词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3分)
    (二)善待挫折(20分)
    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12、第1段所列举的事例,证明了什么?(3分)
    13、第2段是一个设问句,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4、第3段的两个事例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取消一个事例可以吗?为什么? (5分)
    15、第4段中,科学家贝佛里奇的话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3分)
    16、答5段中,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的"绊脚石"、"垫脚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分)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三)论只“看”不“读”(20分)
    江曾培
    一位学者问他的研究生读过《三国演义》没有,回答说,没读过,但看过。就是说,只看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没去读小说原著。
    这种对中外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时下有愈演愈烈的势头。
    电视作为一种现代化传媒,吸引了很多人去“看”它,应该说是件好事。但是看电视不能代替人们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的其他形式;看电视不能代替读书,尤其不能代替阅读文学名著。把文学名著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搬上荧屏,自然有它的长处;它强化了通俗性、直观性,从娱乐和消遣这个角度来说,它比原著裹挟了更多的人。但是荧屏上的“名著”,绝非名著本身。名著的一些精髓是电视剧无法再现的。文学名著的内蕴,只有经过认真阅读、反复咀嚼,才能够领略到。根据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只是“二手货”,只看看电视剧,凭借从中获得的直观感受,那是很难真正亲近文学名著的。
    由此我想到正在兴起的电子出版物。出版电子化,可说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重要的出版技术革命,它将在许多方面影响与改变传统的出版观念。VCD光盘等多媒体读物,图文并茂,加强了读物的形象性、直观性,它必将激发读者更大的兴趣。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发展它。但我不相信以电脑屏幕作为媒体的“看”名著,能完全代替“读”名著原作。所谓“读与写将成为过时的技能”、“书籍将走向灭亡”的论点,恐怕是不可靠的。为什么呢?重要的一点,就因为人在接受文化的浸润上,“读”不同于“看”,它较之于直观性的“看”,具有更多的思辨性。古人说:“俯而读,仰而思。”读总是和思联在一起的。孔子进一步指出两者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表示在“读”的过程中,对书的内容要反复思索,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出版走向高科技,好多事情使人一“看”就明了,有助于人们更快更好地接受知识与教育。但是“看”不能完全代替人们在深入接受过程中所必须进行的思考与思索。“看”包办代替不了“读”。
    咀嚼,思考,都是要花一点力气的。真正花了力气,才能真正有所得。基于此,我想,一些古典名著的传播,不仅不能以被改编成电视剧为满足,即使在出版上,也不宜过多地在通俗化上下功夫。当前,有些文言经典作品先被白话翻译;翻译不足,则进行改写;改写不足,则进行图解,由“读”改成“看”。应该说,用心是好的,是为了使古典名著更多地流行;但在这方面过量倾注热情的结果,使经典名著变成了失去原味的通俗读本。读者虽然可以快速直接地进入某些故事,但是却领略不到原书的一些深邃内蕴与语言魅力。那些弱化了读者咀嚼能力的通俗化、图解化的工作,可能最终堵塞了读者通向经典文化的道路,这个问题不能不重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大声疾呼要“咀嚼文义”,为学者不可只“看”不“读”。
    18.本文作者是针对什么现象加以议论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分)
    19.画线句中“二手货”的意思是什么? (3分)
    20.文中引用古人及孔子的话,是为了证明什么?(3分)
    21.文中说,“咀嚼,思考,都是要花一点力气的。真正花了力气,才能真正有所得。”请为此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5分)
    22.作者强调“看”不能代替“读”,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处理“看”和“读”的关系的。(5分)
    部分参考答案:
    5.狗熊和野狼;28,幸福岛;曾救了星期五和星期五的父亲、一位船长、几个白人等。
    7.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8.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9.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探索。
    10.例证法,道理论证。
    11.不能,否则就不能突出途径的单一性
    12.生活道路上充满坎坷
    13.引出下文,提醒读者注意。
    14.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取消一个不可以。因为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写《史记》的事例,是从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贝多芬遭受挫折成为世界音乐大师的事例,是从外国近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如果去掉一个,证明角度少了,就不全面了。
    15.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16.前进路上的障碍 前进的基础。
    17.善待挫折。
    18. 对中外名著只“看”不“读”。 21 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22. 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