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写滁人游山太守相随的情形 B.写太守设宴众宾欢乐的情形 C.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D.写滁人、宾客、太守自醉的情形 5.对本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本段描写暗示了滁人生活安定富足。 B.本段描写了太守与民同乐的场面。 C.本段刻画了一个嗜酒如命、整日沉迷于宴饮之中的太守形象。 D.本段暗示了太守与下属融洽、无拘无束的亲密关系。 (二) 晚游六桥待日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放,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2.友人邀作者去赏梅,作者为什么没去? 3.西湖最妩媚动人的景色是在什么时刻? 4.“歌吹为风,粉汗为雨”是指什么? 5.“安可为俗士道哉”这句话如何理解? 十、作文 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要求: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叙事完整、清晰,有适当的人物描写。可结合时代背景,恰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A(“俶”读音为:chù) 二、1.gōng chóu 2.zhé 3.xié 4.芷汀5.皓6.qiǎochuàng7.歧 8.潜9.yá 三、1.羞通“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2.具通“俱”,都。3.属通“嘱”,嘱咐。 四、1.欧阳修宋醉翁六一居士2.柳宗元唐唐宋八大家3.宋 范仲淹范文正公集4.袁宏道石公明文学公安三袁 五、D 六、1.断与世隔绝2.和乐和煦3.看景象4.滋长秀丽 5.初,始突然 七、B(“环”意思是“环绕”。正确的译文是: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八、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九、(一)1.B 2.D(太守是因不善饮酒而醉,并非因精神不振而喝醉。)3.D (注意核心内容是能表明主旨的内容,并不一定是文字篇幅最多的内容。) 4.C (概括要全面、准确。)5.C(太守不是自甘堕落、无所作为的人物形象。) (二)1.(1)梅花被寒气所逼,与杏花、桃花相继次第开放,(这是)最为奇妙的景观。 (2)花的娇态,柳枝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情意,(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2.作者因迷恋着湖上的桃花,舍不得离开。 3.在红日始出,夕阳未下的朝暮之时。 4.指西湖那时有许多乐师为游人演奏助兴,有许多美女。 5.沉迷于功利的人不能欣赏这种景致。同时,也表现出文人的清高自负。 十、略 (责任编辑:admin) |